甘肃天水端午节习俗(2)
爱断情伤
3、折柳、采艾、捕蟾
中国古代将五月视为“恶月”,所以端午驱鬼在民间非常盛行。驱鬼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一种是在端午的清晨折来桃枝、柳枝插于门楣、窗户。传统观念认为,桃木、柳木能辟邪,所以折来桃枝、柳枝插在门窗之上,以达驱邪的目的。可是在现实中,插桃枝的情况几乎没有,因为此时桃树正是果实盈枝之时,谁也不会傻到去损毁果木,所以避邪的责任全由柳枝担当了。在天水城乡,端午节插柳枝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们不光在门楣、窗户上插柳枝,而且在行驶的机动车头上,在摊贩的摊位上等各处能插的地方都插上柳枝,以驱除邪气,祈求吉祥。过去,每逢端午、婀娜多姿的柳树遭秧。现在,城区有人管理,禁止攀折,然而乡下无人能管,所在老乡在端午一大早便折来许多柳枝在街头叫卖,城中人也取其方便,买些回来插在门窗之上,有些意思罢了。
艾和菖蒲这两种药用植物是端五除毒的传统材料,但天水少见菖蒲,惟艾可采。以艾驱毒之俗古籍早有记载,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艾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民间常以艾佐助针灸,收效甚好。现代药物学也告诉我们,艾有营血、祛疾、消炎的作用,燃之还可以驱蚊虫侵害。民间认为,端午所采之艾疗效最佳。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认识也是正确的。仲夏时节,药草已臻成熟,正相当于人之中年,药力最盛。端午所采艾草,宜于长期存贮,以备不时之需。民间一般于端午当日清晨,人们去田野亲自采来艾草,插于门窗之上,以驱邪气。但现在此俗只在乡间可以看到,在城镇生活的人家,自会有人专门采集来于街头售卖,你只需买上一把二把回来应景即可,亲自动手采集艾草的古风已荡然无存。
天水人有句俗语曰:“蛤蜍子躲端阳”。此话怎讲?端午节除了采艾作草药外,还有捕捉蟾蜍炮制药物的习俗,所以端午这天蟾蜍自然要躲避了。民间认为端午这天所捕之蟾才有药用价值,至五月初六以后效用就不好了。旧时,还有人在端午这天捕捉来蟾蜍,把古墨装入蟾蜍腹内,于端午节放在太阳底下曝晒,云其墨可以治病,尤其是治疗风疹,效果最佳,这都具有道理。也有人把腥红装入蟾蜍腹内,晒干作特殊用物。捕蟾制药的习俗至晚在汉代就已经形成,古籍多有记载。随着时代的进步,此俗业已消失。
4、踏百草、摆露水
端午节不只采艾,旧时从事草药的人还重视采集各种药草,比如菖蒲、苍术、车前草等,以端午节采取最佳。采药的同时,逐渐地滋生出娱乐的活动,民间的节日大都如此。在天水地域广泛流行“踏百草、摆露水”的习俗,这种节俗活动最初也有禳灾的意思,如典籍所载:“端午日晨,田夫赤足于草中行,尽沾露水,谓踏草露水,以祛泥中温热之气,去夏秋痈痛之苦。”这种“踏百草、摆露水”的风俗,如同清明上坟之日人们去河边洗涤、禊祓邪气的习俗一样,都是与世俗的信仰有关。这种风俗至今犹存,人们大都愿意在端午日去田间、野外走走、踏青一番,舒畅舒畅心情,也沾点祥端之气。
5、追节、孝亲、敬师
天水民间于端午节这天有“追节”的习俗,所谓“追节”,就是前往亲人、尊长处纳礼问候。端午这天,女婿一定要给岳父母追节,学生要给老师追节,晚辈要给至亲长辈追节,徒弟要给师傅追节。馈赠的礼物有粽子、凉粉、甜醅、酒肉及黄瓜等蔬菜。尤其是女婿,端阳这天是讨好岳父母的大好机会。此俗的由来已很久远。旧俗端午少女须佩戴箓符,簪榴花,娘家也要接女儿归宁“躲端午”,所以端午节又称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云:“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按照旧俗,出嫁的女子在端午节前就要回娘家“躲端午”,而端午这天女婿须于晚间接回媳妇。女婿去岳父母家,当然不能空手去,久而久之,遂演变成“追节”的习俗。旧俗在端午之日,学生要给老师追节送礼,不然就要失敬。这种习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屈原曾经做过楚国的“三闾大夫”,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其职责就是管理楚国三大姓贵族子弟的教育,所以当时人多用“先生”称屈原。端午节给老师追节,其意义大概在此,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传统。端午节的孝亲习俗在天水也很盛行,这种习俗具有普遍性。中国的民间节日,大都含有祝福性质,尤其是对长者的祝福,如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人们以节庆为契机,祝福长者福寿康宁,表达了晚辈的美好愿望,道理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