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之妃子桥的传说
志涛子
穿过狮子门,走到柏家大田,迂回下来,又沿另一条路走到了报恩桥(又叫妃子桥),是一个清朝妃子回乡拜谢双亲时所建。
据传说,在乾隆五十年,有家姓刘的湖南人,全家8口来此“填川”,但由于水土不服,除了小女阿菊之外,其他人相继而亡。当地有家姓林的好心人,收养了阿菊并将其改名为林娇。后有一道士云游经过此地,看了林娇的骨相,说她日后必为贵人。后来嘉庆登基,在民间广选美女,林家父母想起道士的话,想让林娇参加选美,但由于家贫,在众乡邻的帮助下才筹齐贿赂选美太监的银两得以参加选美。进宫后,林娇因为貌美贤淑深得皇帝的宠爱,被封为妃子。林娇时常想起养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便命身边的太监带了银票,代她回路孔报答养父母,但双亲均已亡故,令其无从报恩,便在濑溪河一个支流上修了座桥用以方便通行,以报答乡亲当年的相助之恩。此桥被人称为妃子桥,也叫报恩桥。
嘉庆二十年,有个叫张翰的道士经过此地听了该桥的来历后,还立了座碑,并亲自撰写碑文以嘉其德。再后来,作为对报恩精神的肯定,路孔镇人民政府复立了妃子桥石碑。我在这里复述的“妃子桥故事”,便来源于当地政府所立之碑也。
报恩桥,连接了贫与富,却隔断了两对望穿的双眼。
那破缺的门槛,那石阶上的裂纹,那窗棂上糊过的纸痕,谁知道它曾经演绎过怎样的故事?恩和怨,青梅与竹马,薄幸与痴情,一起都在这里登场又落幕。
路孔镇内还有各具特色的石质古桥七座,这些古桥,一般都修建于乾隆、嘉庆年前后,有些甚至始建于明代,又经清代多年补修,年代十分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