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年节禁忌(3)
飞双
二、其它节日
正月二十日,叫“天穿节”或“补天补地节”,是陕西特有的民间节日。《同官县志》云:“此日以红缕系饼饵掷之屋上,谓之‘补天’。”妇女停针一日。
正月二十三日,是“太上老君出殡日”。旧时,延长县作纸人为太上老君带孝,白水县夜放灯火如元宵。延安俗谚云:“大忌二十三,太上老君不出庵。”《同州镇志》云:“禁不得食米,或禁三数日,惧病疳。”《韩城县志》日:“二十三月,作佛事,忌用刀斧,恐伤佛故也。”
二月初二,叫“中和节”、“龙抬头”,是中国农村的传统节日。城固县忌担水,忌扫地,忌锄田。因为担水会惊动水中的龙,扫地扬尘会损害龙的眼睛,锄田能碰伤龙的鳞甲。丹风县忌烙馍,只能蒸馍。全省妇女停针一日,恐怕刺伤了龙的眼睛。清明节与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合称“三冥节”。宝鸡忌见棉花,认为见了棉花会患头病,妇女停针三日。
四月初八,叫“浴佛节”,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一些地方禁屠割一日。
五月初五日,叫“端午节”、“端阳节”、“夏节”。旧时,人们认为是凶日,所以要佩戴香包。宜君县给牛、马、鸡、犬都要戴。据说香包有“驱鬼避邪”的功能。人们于此日挂蒲艾、喝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城固等县忌坐门坎,据说坐了会长痔疮。
六月初六,称“天贶节”、“迎女节”、“虫王节”、“晒衣节”。《咸宁县志》云:此日“出书籍衣服以晒,俗谓虫不啮”,因而忌雨。另外,俗谚云:“六月六日雨,菜根遭虫蛀。”
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俗信鬼于此日出来活动,故亦称“鬼节”。除上坟外,忌出行,以免遇到鬼。
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秋节”。民间于此日夜间祭月、赏月,因而忌阴雨。另外,《临潼县志》云:“中秋有雨,次年元宵必阴”,主年景不好。
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禁屠宰。
九月九日,叫“重阳节”。旧时,视这一天为凶日,因而有登高避祸的习俗。宜君县群众在一清早就登到附近的山头,直到下午才能回家。
冬至节,也叫“冬节”,忌不吃饺子,俗信否则会冻掉耳朵。忌吃不饱,俗谚云:“冬至吃饱饭,一冬不咳嗽。”华县在辛亥革命后到建国前,一些私塾要于此日停课,祭祀孔夫子和文昌帝君。
十二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禁忌与春节大体相同,如忌说不吉利的话,忌哭闹,忌打破碗碟,妇女停针等。另外,女子此日忌吃娘家米,商南俗谚云:“三十吃了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忌夜里在大门外叫人。若有人叫不答应。蒸年馍时,忌邻家妇女来借东西或生人来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蒸出的馍皮子不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