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云坞古村 下樟村(2)

梦碎了

山上桃花源

探访这样的美丽仙境,一定要从山脚便开始步行,从白云岩景区内拾级而上。“一潭明月钓无痕”的明月潭,可以作驻足停留的第一站。明月潭在两山交合处,由一山溪倾泻而下形成,走近此处,想起古人,脑海不禁闪现这样的画面:一泉、一竿、一鱼篓,一山、一人、一首诗。为纪念管师复在此垂钓赋诗,此潭又称钓月潭。

沿着山溪继续前行,在半山间有一片空旷的谷地,山上路边,房前屋后,全都是桃树。粉红的桃花仿佛少女的脸颊,羞羞答答。一架水车,在流水的冲击下,吱呀吱呀。让人不禁感叹:桃花源到了?

然而真正的桃花源,还在前面,再走一段山路,看看溪水,与水里的石斑鱼玩耍一番,很快,就到了这里最大的景点,白云飞瀑。

近百米的白色垂帘,在笔直陡峭的石壁上倾泻。细细观赏,山顶冲出的瀑流实为两柱,泻到半腰合二为一,所以这里又名“双龙飞瀑”。

从飞瀑旁的石阶上山,就到达了山上的下樟村。村口有一株千年古樟,树根盘绕,树枝繁茂,密叶遮天。云坞和下樟,二者为一。走上古樟树下的石道,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幽静的山村就在眼前,这才是山上的桃花源。

幽幽古民居

炊烟袅袅,黄色的土墙,黝黑的瓦片,透着古老的气息。村里的道路都不宽敞,石板路在各家的房子间穿梭,因为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大门都是两扇木门往中间合拢,房内有天井,屋子有雕窗,堂前还可见石刻。

在这些古民居当中,有一个“外来户”十分显眼,它就是云坞书院。云坞书院是龙泉名士、下樟人翁樟清老先生创办。之所以说它是外来户,是因为建筑是从龙泉市内旧城改造时,将两座明、清古民居整体拆迁,在下樟原样拼装而成。整座书院采用了北方四合院加江南楼堂的结构模式,前厅后堂、左右厢房、楼上楼下、前后大院。小青瓦、白粉墙、马头墙、封火弄堂组合成一个封闭的庄园。

红色的记忆

下樟人杰地灵,革命烈士郑玉奎便出生在这里。郑玉奎家境较富裕,自幼聪明伶俐,喜爱读书,六岁即能背诵《百家姓》、《千家诗》。1935年考入处州中学,在校受中共地下党的影响,立志抗日救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毕业后,经中共地下党组织浙江省委书记刘英介绍,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洛川分校学习。毕业后,响应党提出的“到敌人后方去”的号召,分配到新四军繁昌总局任参谋、第三支队政治部青年干事等职。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在狱中,他经受住了敌人利诱和酷刑的考验,坚贞不屈。1942年,日军发动浙赣战役,国民党军溃退,设在上饶的集中营移往福建。6月17日,当行至福建崇安赤石镇时,被监押的部分新四军干部和其他爱国志士举行了成功的暴动。次日,反动军警、特务对郑玉奎等14人进行了报复性屠杀。郑玉奎牺牲,时年22岁。

如今,郑玉奎的故居,已经成为下樟村景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特色古民俗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夜里开始,每家每户都会煎糖,炸油豆腐,摆起香案,供奉三牲,欢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好让他老人家回来之后,能给家里带来福气。大年初一的讲究最多,一不切菜、二不扫地、三不泼洗脸水、四不出门做客。清明节,村里人都要用蓬(野菜)和糯米做清明粿供奉祖先。此外,村里的人家门板上还要插上柳枝。冬至日,每户人家都要做麻糍,用硬木做成的木杵和碓打造的纯手工麻糍,香甜柔韧,十分爽口。

景区景点

龙泉问剑、剑川侠缘、七星濯井、桃花探源、绿谷野营、白云飞瀑、田野牧歌、云坞古村(明清古宅、郑玉奎故居、云坞书院)。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笑到痛
  • 趣闻 兴云酱
  • 趣闻 第六感
  • 趣闻 烟花巷陌
  • 趣闻 乐家酱
  • 趣闻 华奥子
  • 趣闻 素年凉音
  • 趣闻 含兰
  • 趣闻 建柏
  • 趣闻 泛白的记忆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