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五次来庐山的故事(2)
未至
李白第二次到江州是在公元750年,与第一次游江州时隔24年,已经50岁了。此前,他在朝廷担任翰林供奉一职,主要任务是为沉溺酒色的唐玄宗写宫廷传。李白干得很不开心,还遭到高力士等人的抵毁,最后干脆让他卷铺盖走路。政治上失意之后的李白,便醉心于求仙访道,想起了他神往的庐山。他游历了东林寺、西林寺、秀峰寺、海会寺,一住就是半年之久。
五老峰在庐山万松坪附近,奇峰连峙,连绵竟秀,凌云摩天。从峰巅俯瞰,只觉长江如带,盘城如掌,浔阳秀色,一览无余。从不同的角度看云,可以想象成不同的形象。从南麓仰视,又很像五位老人并肩而坐,故名之为“五老峰”。正因为五老峰奇形怪状,容易使人产生想象,这对于极富浪漫主义精神的诗人李白来说,无疑是一次极佳的发挥想象的机会。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这首著名的诗文,就是李白公元756年第三次游庐山时隐居在山南屏风叠而作的。(也有资料说是李白第二次登临庐山所写)
当时他带着宗氏夫人修建了读书草堂,留下了《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等诗篇。虽然隐居山林,但诗人李白的爱国热情却丝毫没有冷却,一直关注着“安史之乱”后,朝廷动荡不安的政局,后玄宗退往四川成都,并派太子李亨和永王李遴分别平叛黄河流域、南方战乱,很快李遴由四川顺长江而下,途中为了稳定局势,三次派人上庐山请李白下山,但是这时太子李亨已经在甘肃灵武继位,接管了唐朝政权。唐肃宗李亨认为玄宗派李遴东巡经营南方,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必须加以剪除。从此,两个皇子之间的内战开始了。李白当时十分留恋隐居生活,不愿离开庐山,但他的爱国之心驱使他不得不下山尽他的一份责任,他原以为下山是去做一个扶助唐室,平定叛乱的忠臣义士。但转眼间,却成了分裂唐室,从事叛乱的逆臣贼子,这是李白离开庐山奔赴军营时未曾料想到的。永往李遴很快兵败被杀,李白也在彭泽投案自首,被押送浔阳,囚禁半年之久捕入九江牢中,这是他一生中遭受的最严重打击,他无比伤感,伏在铁窗下嚎啕大哭,眼泪流到地上,泥土都湿了。《万愤词投魏明中》这首诗,就可看出李白在浔阳狱中百感交集的悲痛心情。
避住豫章的宗氏夫人听到李白遭难的消息,赶到江州到处奔走营救。巧遇御史中丞宁若思和崔焕两位好官审理李白的案件,将李白无罪释放。不但如此,宁若思因十分器重李白的才学,还向李亨奏章荐其才。然而没想到的是,请命变成了杀身。李亨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参与位及件者一律判以死刑。只因郭子仪等人大力开脱,李白才免于一死,从轻发落,流放夜郎(今贵州遂义附近)。李白开始流放生活后,身心感到十分沉重,以为此生前途渺茫,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年关内大旱,肃余下旨:“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之下一切赦免”。此时,李白行至巫山途中遇大赦,他欣喜若狂,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了极为愉快的心情。
李白遇赦之后,喜爱游山玩水的他没有回老家四川,而是在湖北湖南游历了一年之后才前往豫章,带着宗氏夫人来到江州。这一年,李白已是60岁了,他第五次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漂浮,天色瞬息变化,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很多为雪山。李白诗情迸发,写下了《庐山遥寄卢诗御虚舟》。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还书录李白这首诗中的四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赠庐山管理局党委诸同志,可见毛主席也非常欣赏这首文采飞扬、气势磅礴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