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云浮各地地名故事(2)
执风挽
11、官陂
在罗定市罗平镇的营下村,有一座古老的水陂,该水陂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以“官陂”为名,就知道这座水陂的修建肯定与历史上某位官员有关。那么,“官陂”的名称又是怎样来的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其实,这座官陂的修建,还和三罗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陈璘大将军有关。那是明朝万历初年,陈璘将军坐镇三罗,而彼时罗平盘地的沙朗片还未完全开发,十旱九荒,陈璘将军闻悉后,他一心决定为了开垦罗平盆地,迫切解决罗平盆地水利问题,在信宜思贺河逆河而上考察地形兴建水利,带领士兵和百姓在思贺河下游筑水陂,开渠道十五公里,引水解决罗平盆地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陈璘的功德,便把这座水陂命名为将“军陂”、“官陂”,“官陂”之名由此而来。现在,罗定地名称被灌溉的农田称为大陂、二陂和三陂,而官陂村称为官陂,分上官陂和下官陂,这也是罗平镇营下官陂村村名的由来了。
这就是官陂地名的由来了,其由来原来还有如此深的渊源,确实不凡。愿此官陂今后还在履行其历史职责,疏通水利,为官陂周围的农田灌溉甘露!
12、南江口
在云浮市郁南县境内,有一个名为“南江口”的小镇,这是一个非常有历史底蕴的小镇,也是南江文化之端。那么,这个小镇缘何要以“南江口”来命名呢?南江口镇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底蕴呢?
原来,南江口镇是地处南江和西江汇流之地,因南江在这里终结而得名“南江口”。因为地理特殊,所以南江口也是历来的军事重地:秦越战争时,秦军大本营就设于“泷口西涔”(南江口西岸);而汉灭南越国后,汉朝以“端溪”(今南江)为名设县于南江口正北。特别是过去只有水路之事,凡文人士大夫乘船溯南江而上到达郁南、罗定、信宜、阳春等地,无一例外都要由南江口进入。所以,历史上的张柬之、宋之问、周敦颐、陈献章、陈璘、屈大均等名流,要进入郁南、罗定、信宜、阳春等地,都以南江口为必经之路,而他们行行止止的步伐,也赋出了对南江流域大加礼赞的篇章。
南江口的名胜古迹较多,如大唐通议大夫兼上柱国封安化郡开国公陈承亲墓、三圣宫、南江第一湾、西江第一锚、古蓬村等等;南江口的风土文化也不少,如山歌对唱、上刀山、张公诞习俗活动、三圣宫炮会等等。以上所列,无一例外都是南江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小的南江口,真是别有乾坤啊!
13、素龙
在云浮市下辖的罗定市境内,有一个名为“素龙”的街道,这也是罗定市比较有名的一个街道。那么,“素龙”这个地名是怎样来的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神话色彩呢?
据网上资料解释,“素龙”的意思,就是说这里向来是“藏龙”和“聚龙”之地。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历史根由,但概括得不全面,相对于这个说法,另一个说法则体现得更加详细和神秘。相传素龙之地,在风水堪舆术上的确有“藏龙”、“聚龙”的迹象,然而俗话说“风生水起”,没有水的作用,再好的龙脉也大减威力,因素龙境内缺乏大江大河来藏风聚气,所以这条“真龙”不能得水而神,不能发挥其天然的威力,所以就只能叫“素龙”了。因此,“素龙”这个地名的由来,竟然还颇带一些神话色彩。
素龙街道的风景名胜较多,如三达祖庙、 宋植氏太君墓、八里明镜、文峰塔、石牛山等等,这些都是罗定遗存的文明,是罗定各个时期的历史缩影,素龙也堪称诗礼鼎甲之乡。
14、龙山
在新兴县境内,有一座名为“龙山”的山峰,山虽不高,然而名气却极广,因为山上的国恩寺,是禅宗著名的南宗祖庭,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就在国恩寺中弘法、圆寂,南宗法乳也从这里流布开来。那么,这座山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其又因何命名为“龙山”呢?
其实,龙山的得名,也与风水堪舆有关。相传有一真龙气脉自五岭迢迢而来,至于新兴龙山处为正结,局为“万佛朝宗莲花穴”,而龙山就是这条龙脉的龙头处,所以得名“龙山”。唐朝时,六祖母子因好心施舍一破落国师,国师感动,为报答六祖母子,便指点六祖母子将六祖父亲的棺木安葬于龙山龙穴中,因而才有了后来六祖成为佛教大法王和禅林祖师的地位,也成就了禅宗的兴盛。有术者言,今日国恩寺报恩塔处风水可出九代状元,而国恩寺六祖父母墓处风水可出万世香烟,殊胜景象,浑然天成!“龙山”之名,自古已有,今日国恩寺后山山腰处有一块巨石,石上就有“龙山”二字题刻,落款是“朝议大夫知新州军州事王敦仁书,绍兴改元十月既望住持僧慧渊勒石”,由此可见,“龙山”之名早在宋朝时已有。
新兴龙山,禅宗圣域,自古就有诸多名流登临,如宋之问、杜位、严贞、蒙惠、陈献章、河野太通等人都曾到龙山访古、赋诗。而龙山在佛教、禅宗史上的地位,也是十分神圣和崇高的。清代举人陈在谦云:“六祖之于龙山,犹孔子之于阙里、孟子之于邹峄也。”明代知县王民顺云:“龙山为禅宗第一禅林,世人宗师教于天下者,不若南华之为盛,但不若龙山之为真。师起家于新兴而归禅于龙山,若言禅宗,不涉龙山,犹如饮水者不知其源、拔木者不知其本矣!”当代佛学家吴立民云:“有禅有文化,无禅无文化,中华禅文化已成为人类宝贵财富,造福兆民,光辉千秋。溯其源头,端在曹溪,而曹溪之发祥与归宿又在新兴之龙山,盖为六祖之诞生与圆寂地也。伟哉,惠能!大哉,曹溪!大哉,龙山!”
15、夏卢
新江支流卢溪之畔,有一条古老的村落,名叫“夏卢村”。夏卢村之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武德年间,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那么,这条历史悠久的夏卢村,有着什么样的得名缘由呢?这条看似普通的村落又为何能够驰名海内外呢?
原来,夏卢村的得名还与禅宗六祖的父亲卢行瑫有着莫大的关系。卢行瑫原籍河北范阳,生于隋仁寿三年,曾为唐高祖时的监察御史;武德三年,卢行瑫因言获罪,被流放到岭南新州的索卢县,与一夏姓人家共同在卢溪之畔开辟村落,因而这条村就被命名为“夏卢村”,“夏卢”之名由此而来。贞观六年,卢行瑫在夏卢村迎娶旧郎村李氏,李氏即六祖之母。贞观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子时,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诞生于夏卢村(今天夏卢村仍有六祖故居),六祖的诞生,注定这条村落将名冠天下。而夏卢村所在的圩集,也因六祖“集天下之大成”的缘故,而得名“集成圩”。
夏卢村,是六祖故里,是六祖的根,是南禅法乳的本源。今天的夏卢村,仍然保留有不少六祖当年的圣迹,如六祖故居、六祖手植戒疤荔、六祖太公坟(此坟系当年卢行瑫从范阳携先人骨殖至新州所筑)、六祖拜开石、“仙人奶”泉等等,这些圣迹,各自都有一段关于六祖的传说。
如今的夏卢村,夹杂于繁华的集成圩间,相对于外界的喧嚣、混杂,这里反而更加清静、庄严。六祖故居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善信前来礼拜、种福、寻根,那缕缕虔诚的香烟,飘荡于殿宇之间,仿佛告诉世人:当年六祖母亲许下的“万世香烟”宏愿已经实现了!
16、香灯冈
在新兴县离藏佛坑不远,有一处四面通风的山冈,名曰“香灯冈”。关于香灯冈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先天二年,并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有着很深的佛缘。那么,这处香灯冈又是缘何得名的呢?其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
相传唐先天二年八月初三日,六祖惠能于国恩寺中圆寂,那时,国恩寺周围都出现了“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的殊胜法相。也就是这天,大家都发现六祖真身消失了。原来,这是六祖大弟子法海禅师担心大家会因为六祖真身供奉于何地的问题引起争端,于是他在六祖圆寂之后,就偷偷地将六祖真身奉出国恩寺再安置于离国恩寺不远的曹田村山坑上。果然,当六祖门徒在发现六祖真身不见之后,马上分散到各地去寻找六祖真身,最后他们就在曹田村山坑上找到了六祖真身,但接下来他们又为六祖真身的去向问题展开激烈争斗。当时在场的,有新州、韶州、广州的官员、士俗、和尚和东山寺派出的和尚,他们都希望六祖真身能够迁奉到自己地方的寺院供奉,但始终争执不下。
最后,有人提出,就到附近四面通风的山冈上焚香卜告,看香烟指处,六祖真身就回归哪里供奉,这个提议得到在场所有人同意。于是大家就到附近的山冈上焚香卜告,只见“香烟直贯曹溪”,于是在这年的十一月十三日,大家安置六祖真身于神龛内,然后迁奉神龛及六祖衣钵回归曹溪。于是,后人就将当年法海禅师藏匿六祖真身的山坑取名为“藏佛坑”,而将当年大家焚香卜告请示六祖真身归处的山冈取名为“香灯冈”。
关于大家焚香卜告请示六祖真身归处的故事,《六祖坛经》中已有明确记载,但是关于“香灯冈”这个地名的出现年代,却已无从考证。目前,可查的最早记载香灯冈的史载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新兴县志》:“香灯冈,在上卢村之下温泉旁,去龙山五里,六祖圆寂后广州、韶州、新州三郡官僚及门人争迎其身,乃于此冈烧香以烟所指处决师所归,故名。”因此说,香灯冈的由来历史已经相当久远,是隐藏于新兴山水之间的六祖圣迹。
17、镇安
在云安区与罗定市交界处,有一个名为“镇安”的小镇,这个小镇因地理特殊,所以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那么,这个小镇为何要以“镇安”为地名呢?
翻查镇安镇历史沿革,就知道今天的镇安镇在清朝同治年间为红豆堡,而在民国三十一年始设镇安乡,这也是“镇安”作为区域名称的首次出现。其实,在镇安镇境内,有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寺,名叫“镇安寺”。而到了清朝嘉庆廿四年,当地人又在镇安寺内修建了一座五层塔楼,名为“镇安塔”。而镇安寺旁的一条河,就叫“镇安河”,河边的一个圩集,就叫“镇安圩”。因此,虽然我们今天已经很难查证“镇安”地名的由来,但大致能推测出镇安镇的名字很有可能就是从镇安寺、镇安塔、镇安河、镇安圩这些建筑名和地名中演变而来的。所以,“镇安”这个名字已有数百年历史,而究其根由,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当年这里地处紧要,来往的人很多,人物复杂,当地人要寄托神灵“镇而安之”,所以就给古寺命名为“镇安”了。
镇安镇,地理特殊,底蕴深厚,而且名胜极多,如风光旖旎的头盔山,就位于这个古镇境内。愿这个古镇能够更好地发展,以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吸引四面八方的客人,为推动镇安镇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18、都杨
都杨镇,位于云浮市东北部,东达思劳,西达六都,南达河口,北达悦城,是一个拥有古老文化的大镇。那么,“都杨”一名因何而来?而都杨大地又有哪些优秀文化呢?
其实,都杨镇为原来都骑镇、杨柳镇合并而成,取“都骑”和“杨柳”首字命名。而都骑、杨柳的建制史,最早可追溯到古东安设县之初,明万历五年,东安县设都骑、杨柳二都,这也是都杨大地较早的建制,迄今已有四百四十一年历史。清乾隆五年,设都骑、杨柳二堡。民国十五年,设都骑、杨柳二乡。中共建政后,都骑和杨柳一度各自设公社、区、镇,至十五年前二镇合并为都杨镇,政府驻地为麦洲街。据《地名志》记载:“都骑镇,云浮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镇政府驻麦州 。以镇境内西江边都骑圩为名,明代都骑圩为都尉武官辖地。”又记载:“杨柳乡,云浮县辖乡,在县境东北部,乡政府驻杨柳圩。原名旧圩,始建于明末......寓意“杨柳长青”,乡以驻地名。”也就是说,原都骑镇因为是明代都尉武官辖地而得名,原杨柳镇则是以寓意“杨柳长青”而得名,一武一文,合并起来,就是“都尉辖地,杨柳长青”的意境,何其经典!
都杨大地因地处西江边平原,所以历史上开发较早,用《云浮文物志》的话说就是“这地区地处西江沿岸和丘陵地带,水陆交通方便,经济开发较早,名人来往较多”。如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洚水口秦朝程溪祖庙遗址、六合村汉代大墓遗址、洞坑村宋代严大夫墓、杨柳水口明代贞元寺遗址等等,这是都杨大地一脉相承的文明遗存。而历来考取功名的都杨人,就有严讽、严穆、严挺臣、徐逢元、徐逢举等人,往来都杨镇的名流,就有赖太素、陈献章、陆舜臣、陈辂、刘魁、陈朝器、伍云龙、陈本义、陈璘等人。因此,都杨镇真不愧是文化鼎盛之乡。
都杨镇,是西江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三江流域文化丛林里一朵鲜艳的蕾葩。未来,云浮市将在这里崛起,走向锦绣、辉煌!
19、仙菊
仙菊乡,位于洚水乡西边,一个深藏在大山深处的美丽乡村。那么,这个仙菊乡的地名又是怎样来的呢?仙菊乡又有哪些迷人的传说故事呢?
其实,仙菊乡是取乡中仙洞村和菊洞村二村首字组合而成的。据《地名志》记载:“仙洞村......传说从前村中有一巨石,曾有两位神仙云游至此,依恋取乐,故名。”这就是仙洞村村名的由来了。至于菊洞村,其实应该叫“菊垌村”,就是寓意这里的耕地周围都长满野菊花,而“垌”字在广东省用在地名较为普遍,就是“田野”的意思。所以说,仙菊乡就是一个既有神仙踪迹又有田园风光的地方,是不是有些陶渊明、谢灵运笔底下的意境呢?
而仙菊乡境内,也是有许多迷人的传说故事的,如牧童觅牛遇仙洞、樵夫观弈烂了柯、包公石塔锁孽龙、陈祖请神开山塘、福人能享无量米、八仙云游客公坛、趁圩孝敬佛仔石、赣师龙河指飞凤、金牛显灵滩冲岸、龙母戏水阿公潭等等,这些一幕幕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曾在仙菊乡间纷呈演绎,而今日仙菊乡境内的诸多地名,如仙洞、佛仔坳、飞凤山、凤凰田、石塔面、烧书滩、镇安庙、仙女瀑布等等,都是从这些精彩的故事中流传下来的。
仙菊乡,真是西江南岸最后的净壤,这里的乡亲是纯真的,这里的民风是淳朴的,这里的故事的美好的,这里的风光是旖旎的。在此,我欢迎大家到仙菊乡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古老的故事,让自己除却尘劳、返璞归真,在这里找回最初的自己!
20、高峰
在云浮市区往云安方向,夹着一个高峰街道,虽说这个街道没有什么特色可言,但是其历史也是可圈可点的。那么,“高峰”街名缘何而来?高峰街又有那些值得一提的历史呢?
据《地名志》记载:“ 高峰镇,云浮县辖镇。在县境中部,大绀山东麓,因镇边萝匐山峰高入云,原名高峰围,云浮硫铁矿重点矿区建设中形成高峰圩。”按照《地名志》的记载,高峰街道历经围、圩、镇、街道四个历史阶段,其所得名,是因为境边的“萝匐山峰高入云”。但是,查阅云浮文献资料,都未查到一座名为“萝匐山”的山峰,倒是高峰街道境内有一座大金山,横亘百里、高耸入云,而云浮硫铁矿重点矿区就设在大金山上,所以高峰街道的得名,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座大金山。
高峰街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属于历史上东安县的城北,也属于县城地带,所以古代遗留下的名胜古迹也会较多,如关帝庙、凌山寺、包公庙等等,也有出土的先秦遗珍,如大金山矿区出土的东周时期的青铜编钟、甬钟各一件,这些文明的遗留,无疑都说明了高峰街道曾经那段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