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荷花村(2)

鸿雪

二十四孝之王祥卧冰的传说

荷花村位于河南省林州市五龙镇的西北部的淇河东岸,该村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卧冰”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相传村上有个叫王祥的人,家境贫寒,生活艰辛,母子相依为命。不幸其母又哭瞎了双眼,卧床不起。严冬来临,其母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对王祥说:“儿啊,我快不行了,真想喝口鲜鱼汤。”

十多岁的王祥,对母亲十分孝敬,就出门到雪封冰冻的淇河上,想用自己的体温来融化冰层,获取鲤鱼。当他宽衣解带,坐卧冰床之上,忽然听见身下冰凌的断裂声。王祥挪了挪身子,只见身下化开了一个小洞,两只鲤鱼从洞中蹦了出来。王祥喜出望外,双手捧着鲤鱼回家,母亲问他这么早就回来,是如何逮到鱼时,王祥一五一十地将在前后经过说给了母亲,母亲又见鲤鱼双目噙泪,连连称奇,顿生了怜悯之情,让儿子把鱼用清水洗了洗,然后将鲤鱼放回淇河。母亲只喝了一碗洗鱼的腥味汤,眼睛竟然神奇地明亮了,病也好转。原来这是王祥卧冰注鲤孝母之举,感动了淇河鱼王,命其公主上来搭救王母性命。

在山东临沂,也就是史料上王祥的出生地,也流传着一个版本。

王祥小时候非常孝顺,他的亲生母亲很早就死了,王祥的父亲又给王祥找了个后娘,后娘姓朱,生了个儿子叫王览。后娘对王览十分偏心,但是对王祥却十分刻薄,经常让王祥干重活、吃糠咽菜,但是王祥一点也不在意,对父亲和后娘特别孝顺。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王祥白天晚上守候在床边,晚上睡觉的时候没有敢脱过衣服,喂父母服药的时候,必须都要先自己尝尝才行。

有天,后娘病了想吃条新鲜的鱼,无奈天寒地冻,找不到哪儿有卖的,于是王祥就冒着凛冽的寒风,跑到河边脱掉衣服,躺倒冰上面,慢慢把那块冰暖化了,突然冰下面跳出来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后娘,后娘吃了后,身上的病竟奇迹般的痊愈了。

通过这件事,深深的感动了后娘,从此再也没有虐待过王祥,并且把王祥也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后娘死了后,王祥十分悲痛,埋葬了后娘,妥善处理完后事。以后王祥对年幼的弟弟王览呵护备至,王览长大后也对哥哥特别尊敬,兄弟俩互敬互爱,情同手足,在十里八乡出了名,当时人们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孝悌里”。临沂“孝悌里”至今犹存。里面写着有一首诗:

孝梯里中颂王祥

卧冰求鲤传四方

一片孝心感继母

王览效法敬兄长

大家熟知的“书圣”王羲之,他的五世祖就是王览的同父异母兄,全国现在有很多都说是王祥卧冰的地方,王祥的出生地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就首当其冲。

其次,驻马店市遂平县王庄村也是传说中的王祥卧冰之地,由于该县申报的比较早、遗存实物多(有王祥墓、王祥祠、王祥桥、王祥卧冰处及遗存石碑等等。有的地区有墓无祠,有的地区有祠无墓,并且遗存实物较少),因此,该县是全国唯一获得王祥卧冰传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地区。

此外,文物工作者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新安县磁涧镇老井村意外发现王祥祠堂及“晋太保孝王祥之碑”等数通石碑。专家认为,西晋的都城是洛阳,而王祥在西晋担任太保之职,且洛阳有王祥河,有王祥祠堂,早在元代,官府就在新安为王祥立碑,王祥后裔也一直生活在新安。种种迹象表明,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发生地应该在新安。

以上是全国叫的比较响的王祥卧冰之地,但据考证,能够证明“王祥卧冰在荷花”,虽然目前没有发现墓、碑和祠,但是也有两条证据:一是在成都文殊院出版的《二十四孝图集》中发现的王祥“脱衣卧冰于淇”。而荷花村位于淇水河畔,三面被淇河环绕。二是在荷花村南边的淇河北岸,高家湾的北边,至今还残存着一块王祥卧冰的隐迹——“卧冰石” 。该石呈灰褐色,石中央有一条凸起的龙形纹脉,有头有脚。据说是王祥卧冰时解下的腰带变化而成的。遗憾的是这块“卧冰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村里在南淇河建排灌站时被人为破坏成两半,龙头部分被分解成石块建了房屋,今天看到的是有龙脚的另一半。在“卧冰石”附近,还有一块不结冰的水域,据说是鲤鱼出水的地方。每逢隆冬时节,淇河四周冰冻三尺可行人,而惟独这块水域寒天冒热气,水温不结冰,堪称奇观。

“王祥卧冰”的地方到底是在哪,看来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但由此而演化出来的孝文化已经深深扎根在荷花及淇河两岸,并溶入在老百姓的精神世界里。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乙丑
  • 趣闻 雅雪君
  • 趣闻 傻B战斗机
  • 趣闻 青青
  • 趣闻 红鹏桑
  • 趣闻 希月君
  • 趣闻 恺歌
  • 趣闻 黑发控
  • 趣闻 安翔
  • 趣闻 骞尧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