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里古街(2)

清风作别

历史文化

锦里一期于2004年10月31日建成开放,茶馆、戏楼、酒肆、手工作坊、工艺品摊点、美食小铺遍布街区,热闹亲切,令人流连。更有一条好吃街,网络了最具四川特色的各种名小吃,让每一位游客过足嘴瘾。

锦里二期也于2009年春节前开肆迎客,锦里二期大胆将水引入锦里循环,形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

百年木板门,千载石板路。漫游锦官故里,争仰蜀相遗徽。射弩、织锦、客栈,铜锣声声,追寻逝水年华;刺绣、竹编、当铺,花轿悠悠,勾起尘封记忆。结义园中,两碗绿茶尝川剧;诸葛井里,一眼碧水映风云。兰布幌子,远摇百种锦图;红纸灯笼,近照三国食阵。大浪淘沙,历史品味 。老街耶?网络空调,尽领时代风骚;新景耶?窗花石刻,昭示传统渊源。

人无衣不暖,衣无锦不丽。 蚕丛教养蚕,嫘祖创缫丝。锦江岸边,浪戏排排濯锦妹,歌如潮;成都城上,日照行行晒绢姑,彩似霞。府河微澜,不彰而流;锦里丝织,不胫而走。锦为两汉益州贡品,三国蜀汉战资。锦为身份象征,地位标签。成都机杼声响遏云,蜀郡女工衣覆天下。秦汉贱商贾,商贾纵然金如土,律禁穿锦衫;唐宋贵士子,士子宁可食无肉,习欲服纹绣。锦书一本,绣画千幅。南丝绸路上,牛拉马驮;东海涛中,船载帆推。西亚女用它扮美,波斯男以其示荣。

四百米古道诗与画,两千年桑海雷和电。环武侯以同体,面世界而共辉。聚川西旧俗,汇蜀汉遗风。历史精品,复得更需珍惜;人类遗产,参与即是关爱。游武侯,计从心来;逛锦里,幻若梦临。休闲成都,来了不想走;人文锦里,走了欲再来。古祠新宠,碑碣匾联园苑,绝佳影视基地;老树嫩枝,吃住行游购娱,臻善旅游名区。

成都锦里古街

铭曰:

名彰汉唐,街纳古今。

功著三国,客聚五洲。

锦里的前世今生

在成都历史上,“锦里”原本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区,其雏形在秦汉时期就已形成。据史料记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之后,成都平原成为鱼米之乡,蚕桑业和织锦业便从那时逐渐兴盛起来。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战资从蜀锦中来。“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教令》),于是,锦江岸边,浪戏排排濯锦妹;成都城上,日照行行晒绢姑。府河微澜,不彰而流;锦里丝织,不胫而走。曾在两汉时期就名闻遐迩的益州贡品——蜀锦,成为蜀相诸葛亮恢复生产、抵御外敌的经济支撑。

成都锦里古街

据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夷里桥南岸……其道西城,故锦官也。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名‘锦里’也。”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和“锦里”。到南北朝时期,锦里的城墉尚在,但织锦业却衰微了。

新锦里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以前的地名叫槽营坝。传说是三国时期蜀军的养马场,因装草料的马槽连成一片,所以叫做“槽营坝”。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北伐中原时,俘虏了大批曹魏士兵,押解回川后安置在成都南门外,因而这里又被称作“曹营坝”。

无论“槽营”也好,“曹营”也罢,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2004年10月,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将原来破旧的民居区打造成“西蜀第一街”——锦里古街。这条蜿蜒千米的民俗商业一条街,以秦汉三国文化为灵魂,明清风貌为底色,民俗民风为背景,浓缩了成都几千年的生活与文化。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含平氏
  • 趣闻 俊浩
  • 趣闻 艳娇氏
  • 趣闻 弘懿氏
  • 趣闻 孤独者
  • 趣闻 子诺桑
  • 趣闻 假情意
  • 趣闻 少年决恋i
  • 趣闻 飞掣
  • 趣闻 布噻呦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