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民俗之“四色礼”

梓柔郎

平凉民俗之“四色礼”

在平凉农村,送礼还有一些独特的讲究,比较典型的就是“四色礼”。

所谓“四色礼”,也称四样礼,是平凉地区比较讲究的一种晚辈对长辈所行之礼。四色,即四种颜色或四种样子的礼品。比如男女定亲以后,男方第一次到丈母娘家,必带四种礼品:烟、酒、肉、罐头或水果、点心、茶叶、糖及其他东西,女方家也必凑成四样礼品回送,如鞋、袜、帽、毛衣等,让男方捎回。以后每逢重要节日,男方去看丈人、丈母娘也常备四样礼,但女方家就不必回送,若女方家到男方家通常则不拘泥于四样礼。

访亲戚,走亲戚,串亲戚,浪亲戚,看亲戚……尽管说法不同,但都讲的是同一件事情,就是逢年过节或闲日里到自己的亲戚长辈家走动走动,一般都会带一些礼物。礼物不看多少,也不看贵贱,它主要是一种象征。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经济条件的限制,平凉人浪亲戚拿的“四色礼”也较为简单,一般是一斤点心,一斤水果糖,一瓶罐头,一斤茶叶。特别是在农村,提起点心盒子的诱惑,估计60、70、80后的平凉“乡棒”们至今仍然记忆深刻。点心有个硬纸做成带盖的盒子,里面装着大约八九块酥皮点心,外面附着一张红纸封皮,用绳子捆扎着。能吃上一块点心,是那个时代乡里娃最大的奢望。水果糖一般都是杂七杂八混在一起的“硬糖”,花花绿绿的颜色很好看,但差不多都是一个味。罐头多是装在玻璃瓶里的苹果、桃、梨等水果罐头,虽然水果吃起来绵沓沓的,但罐头里的水却是贼甜贼甜的,喝上几口,嘴里能甜半个月。至于茶叶,大多是一些粗茶,喝起来有点苦涩。

那时穷,很少有人家收到“四色礼”留着自家吃,有关“点心盒子转圈圈”的说法在农村很是流行。也就是说,一盒点心往往要转上七八家甚至十几家,最后打开盒子想吃点心的那一家,看到的只是几个发霉的“黑蛋蛋”,只好扔掉了事。

当然,平凉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少数民族的“四色礼”与汉族的“四色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上面所说的“四色礼”是回族群众走亲串友的典型礼品。汉族群众浪亲戚必带的“四色礼”包括烟、酒、肉、茶叶或水果、罐头及其他东西。据说,有些地方还讲究每色礼必须是双数,图个数字上的吉利。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乡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四色礼”的内容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带红封皮的点心盒子逐渐淡出了回族群众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糕点或甜品,水果糖、茶叶、罐头的质量、内容也比过去提高和丰富了许多。汉族群众讲究的烟、酒、肉、茶叶(罐头)等“四色礼”质量更好,价值也更高了,一般送的是过滤嘴香烟、肋条肉、柳湖春酒、毛尖茶等当时市面上最走俏的“靓活”礼品。

其实,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带上些礼品馈赠亲朋是我们的传统。“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礼物总是代表着自己的一番心意,精心挑选后带着自己的真心祝福把礼物送到别人手里,总有一种满足感。对待客人的礼物也总该是带着尊重和爱护的,这既是对客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如今,平凉人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礼品档次和花样也在不断翻新,“四色礼”的概念已被逐渐淡化。送礼除了烟、酒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送鲜花、书籍、巧克力、消费卡、健身卡等时髦礼物。可不管怎么变化,“四色礼”的传统种类与内在含意是无法改变的。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绍元
  • 趣闻 温暖心
  • 趣闻 山月不知
  • 趣闻 鑫玉君
  • 趣闻 且听风吟
  • 趣闻 秀敏
  • 趣闻 余生
  • 趣闻 学海子
  • 趣闻 代卉氏
  • 趣闻 经纶酱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