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鱼丸的来历
仰望天
古时,高山渔民辛辛苦苦从海上捕鱼,自己一条都不敢留,都得按渔霸要求交到渔行收购。当地渔民受尽渔霸敲诈勒索,饥寒交迫。
某渔村一对中年渔民夫妇,风里来浪里去,捕的鱼特别大,渔霸垂涎欲滴,对他们的盘剥也更厉害。有一天,这渔民的母亲得了重病,需要海鳗滋补身体。他想:港口搜查得那么紧,要将大鳗鱼带回去,得想个办法,不然,将大祸临头。夫妻俩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好办法。他们在船上将好不容易捕到的大鳗鱼斩头去尾,刮鳞剔肚,切块剁碎后,隐藏在装虾米的筐底。当渔霸的恶奴上船后,凶神恶煞地用长铁钩朝这个筐挑挑,对那个袋戳戳,折腾了一阵,没有发现大鱼,恶狠狠地训斥了夫妻一顿后,才扬长而去。夫妻俩见他们走远后,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在渔港里,夫妻俩又将那装虾米的筐子进行巧妙伪装,才逃过渔霸的眼睛,终于将这条大鳗鱼安全带回家里。
若将鱼碎放在锅里煮,香气溢出屋外,被狗腿子闻到,鳗鱼会被抢走,还会挨毒打。为使鱼味不会飘出,夫妻俩将鱼碎剔骨,剁成鱼糜,再加些盐,与番薯粉揉合起搅拌,然后用汤匙一勺勺舀在锅里的清水里,等到水开时,一粒粒白色富有弹性的鱼丸就浮出水面,这样香气就不会溢出。恶奴就是有天大本领也发现不了。妻子精心做成鱼丸后,每次都舀一碗给婆婆吃。老人吃了鱼丸后,渐渐恢复了健康。
有一年,福州城一个公子因家遭不测之祸,落难外逃。他逃经这个村庄时,已是黄昏。他走得精疲力尽,饥肠辘辘,忽见一渔家的屋顶冒着炊烟,便斗胆进去问道:“依哥,你们家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充饥?”,刚巧,这个依哥就是制作鱼丸的渔民。他见来人气度不凡,谦和有礼,心想此人必是落难贵人,顿起怜悯之心,就让妻子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鱼丸给公子吃。公子喝了几口清汤,又吃了几粒鱼丸,连连称赞这东西美味可口。公子知书识礼,不敢多吃,只止了饥渴,就放下碗匙,道了谢,匆匆赶路去。
后来,落难公子进京殿试,金榜题名,被朝廷任命为知府。有一天,他在用餐时偶然想起落难时曾吃过的鱼丸。心想,当时如果没有那鱼丸救急,也许自己就会饿晕在荒径野滩上。于是就命衙役传那制鱼丸的依哥进府传艺。知府盛情款待,并赠送银子作为报答。之后,叫厨师如法制作。先将鱼肉绞碎,加盐打浆,再拌入薯粉,加水煮成后并配上葱末、鸡汤、熟油、醋与味精作清汤,比以前的味道更美了。
后人为了换换口味,将鱼丸浆加上适量面粉,与尾梨(荸荠)丁揉成丸,放在油里炸成鱼饼,外酥内软,味道可口,成为酒宴上的又一道特色菜肴。从此,鱼丸与鱼饼就成为福清老百姓喜爱的家乡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