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睢县民间传统游戏活动集锦(3)
若波
十四、推牌九
也称搭骨牌。那时的牌九,大多是木制的,也有因陋就简用纸被子做的,共有32张牌,上面刻有2-12不同的点数,其中11种牌有两只,称对子,有10种牌是单只。通行玩法:
(1)推牌九。2人以上参与,一人当庄家。把32张牌洗乱后垒成一排16对,用色子打点后,依次发牌,每人2张,然后都与庄家的牌点相比。两张牌点数加起来,按9点最大。点没对子大。同是对子相比,两张12点的对子最大。点对相同的,以庄家为赢。
(2)搭骨牌(接龙)。可多人参与。先把不宜对点的牌剔除后,剩下20张。洗牌后一般是把牌垒成2-3摞,色子打点后,依次每人每次起1张牌。然后头家先放一张牌,接家用手中的牌,两边任选一边按点对,对不上就过。手中的牌谁先对上完,为赢,谁最后对上,或对不上,为输。
十五、抬花轿
游戏需要3人参与。玩法有二:
(1)一人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腕,再用左手握住对方的右腕,对方亦然。二人做成四方形的姿势当花轿。两人蹲下,第三个人或平坐在上面,或两只脚分别伸进空隙里,两手搂住抬轿人的脖子。二人站起来抬着往前走,或左右摆晃。
(2)二人面对面站立,双手对握,呈前低后高杠状。坐轿人坐在低杠上,背靠高杠,双手搂住抬轿人的脖子。抬轿人抬着往前走。按时轮换角色。
十六、跳皮筋
分为单人跳和集体跳两种。先由二人各站一端,用腿把适度长的皮筋拉直固定后,其他人可轮流在中间跳。有挑、勾、踩、摆、碰、绕、掏、压、踢等10余种脚部基本动作。随着各种动作的完成,皮筋的高度不断升高,其难度也相应增加。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勾好皮筋的,就换另一人跳。
十七、丟手绢
玩此游戏一般要5人以上。先推选出一个丟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面朝里蹲下。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走或慢跑,在不知不觉中将手绢丟在其中一人的身后。如果被丢手绢的人在丢手绢的人转了一圈没发现被抓住,就算输了。他的位置则由刚才丢手绢的人代替。如果被丢手绢的及时发现了自己身后的手绢,就要拿起手绢迅速起身追赶丢手绢的人,如果在丢手绢的人还没跑到自己的位置时被抓住,丢手绢的人算输了。谁输谁表演节目,同时也是做下一轮丢手绢的人。该游戏起源于公元1243年,由我国黎族人民创造,后由黄道婆带到了上海,并很快传到中原地区。
十八、打逮漏
学名称抽陀螺。玩具:用木头,或用砖头、胶泥制成圆锥形,锥端加一圆滑的铁钉头更好。根据陀螺的大小,选用粗细适宜的抽绳一条,抽鞭一个。在平且硬的地平上,用绳子将陀螺自下往上缠住,然后猛的一下抽绳并让陀螺落地,使陀螺旋转起来,待慢下来或快停时,用抽鞭朝陀螺下部抽拉,使之继续旋转。谁抽的次数越多,抽力越大,旋转的时间越长,谁为赢。如果抽不准,或抽不及时,致陀螺倒下,即为输。此游戏出现在5000年前。宋朝时已出现锥端加铁钉的陀螺。
十九、跳方
也称跳房子、跳方格、跳格子。先在平地上划三竖六横10个方格(房子),再找一瓦块或沙包即可。玩法:人数不限,轮流进行。跳时先将瓦片投在第一个方格内,然后用单脚跳进第一个方格内,用单脚把瓦片踢回来,成功后,再将瓦片投进第二个方格内,然后再用单脚分次跳进第二个方格内,把瓦片分次踢回来,中间不能使瓦片压线、不能出格,单脚不能踩线,掂起的那只脚不能挨地,否则,即为失败。谁在一轮内能把10个方格顺利跳完,或跳的方格最多,谁为赢。这个是世界性的儿童游戏。
二十、推铁毂
学名推铁环。玩具:直径可大可小的铁环一个,过去一般是用木水桶上的铁毂,把一根粗铁条捏成U子形,并使一端带个把,插在一条棍子的下端。玩法就是推着铁环往前走(跑)。可比快,可比慢,可比直线,可比拐弯,可比走圈,可比越障碍物,可比从另一端往回推,等等。有的在铁环上再套上一至二个小小铁环,使铁环滚动时更加悦耳。
二十一、踢毽子
玩具:用一小块布,包上一枚铜钱和一小截下端剪成十字形开口的鹅毛管子,用针线缝牢,成为底座,再在未剪开的鹅毛管子上端里,插上七八根鸡毛(有的用纸条,有的用绒线)就做成了。基本踢法,主要是在脚面上进行,有盘、拐、绷、蹬四种。还有倒勾、背踢、膝击、转体踢等。踢时,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踢,着地的脚可以移动,也可以不准移动(定桩)。踢的脚可以着地,也可以不着地。也可以双脚轮换踢。可以一个人踢,或一人踢给另一个人,也可以几个人共同踢。主要是比次数多,比时间长,比花样好看,毽子掉为输。该游戏起源于汉代。
二十二、跳绳
用一根长短粗细适宜的绳子,可以单人跳,可以双人跳,也可集体跳。可以原地跳,也可以往前走着跳。谁跳的时间长,跳的花样多者为优。该游戏起源于南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