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宜章土话
清俊桑
在语言学上看来,宜章绝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在其他地方,话语上通常都有一定的方言代表,比如吴方言、粤方言、闽南语等等。但是处于湘南大地的宜章没有,方言学上虽把宜章列为西南官话区,实际上这里话语犬牙交错,互相渗透,往往一个村子与一个村子之间话语就截然不同,难以理解。现在语言学上把这一带称为“湘南土话区”。不过还好,在这中国方言土话最为复杂的地方,这里是典型的双方言区,对于宜章的大部分人来说,都至少会说两种话语,一种即为自己家里的土话,用于在家里交流;另一种即西南官话,用于外面的大众场合或与其他地方的人进行交流。
也正因为话语众多,而且分布交错,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又受到强势的西南官话的影响,因此,常用的词汇都有文白两读之分。比如,同一个“家”,在本来的话语中。特别是很口语化的词语中,应该读为“ga(人家)”一类的音。但是受官话影响,在文绉绉或者说官方话的引进词语中则读为“jia(国家)”了。这种情况特别常见。
根据相关的研究,宜章的土话可以分为三个大片:
赤石片
即宜章所说的“上乡话”,主要分布在县城东北部的瑶冈仙镇、长策乡、里田乡、新华乡、平和乡、赤石乡以及杨梅山镇的部分村,以赤石乡土话为代表。
梅田片
主要分布在中部铁路沿线的麻田镇、梅田镇、浆水乡等地,以梅田土话为代表。
一六片
宜章所说的“下乡话”,分布在南部的迎春镇、一六镇、岩泉镇、黄沙镇、栗源镇以及长村乡、东风乡、白沙乡、笆篱乡、天塘乡、关溪乡、莽山乡等地,以一六土话为代表。
三种土话各有特点,一般来说彼此不能通话。
除了官话和土话,还有一种所谓的“军话”,这种话类似宜章官话。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在下乡的笆篱堡、白沙圩、关西圩一带。另外,东风、天塘、莽山等乡讲的土话,实际是具有当地特点的客家话。
赤石话、梅田话和一六话是宜章土话的典型代表,“军话”是受到这三种土话影响的官话变体。究其原因,下乡人都知道,宜章有三堡——栗源堡、黄沙堡和笆篱堡,在古代的时候作为军事重镇挺立在山岭重重的宜章南部,当时的军官和士兵,按照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公职人员,自然是说“普通话”的,也就是当时在政府衙门交流所用的官话。而这些军官士兵据《宜章县志》记载来到后便驻扎在了宜章的栗源、黄沙和笆篱等地,在当地娶妻生子,世代繁衍,因此,所操用的官话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受到了当地土话的影响。现在看来,军话除了音韵调与宜章官话相类似,在词汇和俗语上与宜章官话差别却很大。事实上,无论宜章的各种土话发音语调有多大的差别,所用词汇很多却是一致的,比如下面这些常用词语:
天光(天亮) 光窗(窗户) 枱桌(桌子) 嬉搞(玩) 打莽练(夸夸其谈) 打白练(聊天) 食、呷(饭、酒、菜、茶、烟……) 打梦冲(做梦、行事鲁莽) 天狗食、呷月(月食) 天晴(晴天) 锯丝(刨花) 蠢妾人种、哈婆(蠢才) 讲、话(说) 话事(捎话) 打跤(打架) 做好事(办喜事) 莳田(插秧) 鸡埘(鸡窝) 鸡公(公鸡) 鸡婆(母鸡) 猪、牛、马牯(公猪、牛、马) 猪、牛、马婆(母猪、牛、马) 牛牸(小母牛) 打飞脚、走(跑) 行(走) 寻(找) 上圩、赶闹子(赶集) 卵扯(生气) 扯卵堂(乱说) 卵里卵堂(不正经) 游离鸭趟(游手好闲) 滚水(开水) 背时(不走运、倒霉) 小菜(普通蔬菜) 屋(房子) 房、耳房(屋子内部的房间) 禾坪(晒谷坪) 禾线(稻穗) 纸炮(鞭炮) 怪(埋怨) 潲(猪食) 面(脸) 面帕(毛巾) 膝脑骨(膝盖) 浆丝网(蜘蛛网) 失错(无意、不小心) 田(水田) 土(旱地) 日头(太阳) 月光(月亮) 天星(星星) 拐子(小偷) 喊(叫) 眼鼓(眼红、羡慕) 读书(上学) 老弟(弟弟) 过(传染) 哄、弄(欺骗) 料理(伺候、打点) 过人家(走亲戚) 行往(交往、来往) 去食、呷酒(赴宴席) 外家(娘家) 外父(岳父) 外母(岳母) 叔侄(父老乡亲) 我们屋上、我们那边(家乡) 厅屋、门楼、祠堂(宗祠) 刀头(祭祀用的肉) 奉神(祭祀) 团近(周围) 眼(空、洞) 肚饥(饿) 养(生) 烊、溶(融化) 坐席(入席) 夫娘(老婆) 簕(荆棘、刺) 默(想到) 麻拐(青蛙) 闹(毒死) 打花(开花) 作神(认真)……
因为有别的地方所不具有的共同词汇俗语,所以稍微了解一下彼此的发音特点和声调,操不同话语的人交流起来还不至于有太大的困难,甚至你讲你的话,我讲我的话,彼此虽然不能说对方的话语,但是一般还可以大概地理解。其实真正差异大的,往往都是固定的词汇,如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指示代词(这、那、这个、那个、这里、那里),疑问代词(谁、哪儿、什么时候、为什么),属格助词“的”,程度副词(真的、这么、那么)。
除了相当多的一致词汇俗语俗谚外,宜章一代的土话还有不少共同点,像在动物词后面加“牯”表示公的,加“婆”表示母的,加“崽、仔”表示小的;称呼男性往往取名字的一个字加“古”;声母zh归入z、j,声母ch归入c、q,声母sh归入s、x,声母r归入y、ni(这是个舌面鼻音)、n。普通话很多零声母字在各地土话中都有舌面后鼻音ng(像熬、澳、咬、爱、艾、隘、安、岸、岩、眼、藕、压、我、硬、颜、饿、恶),尖音少数保留,团音大多保留。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话语杂糅,细细分析来,有的像粤语,有的又像赣方言,或者客家话,但是又不完全像,总之,宜章是方言土话的大杂烩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