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崇拜盐的习俗

楚萓子

维吾尔族崇拜盐的习俗

在维吾尔族人心中,盐不只是一种生活必需品,盐更是一种对忠诚、诚实洁净和神力的象征。

在维吾尔族,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吐鲁番地区的人们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人们还不知道盐及其作用,不知道饭菜中放盐会使饭菜可口好吃。

在某个春季,有一名牧民把家搬到山上。主妇把煮好的肉放在一块石头上,丈夫吃了肉感到很香就问妻子:“今天这肉怎么煮的?”妻子听后感到很奇怪答道:“肉是家里煮的。”丈夫又问:“肉是放在哪儿的?”老婆给他指一块光滑的石头。他们才知道那块石头本来是具有盐份的。从那以后,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就开始食用盐。

崇盐习俗在维吾尔人生活中的体现

维吾尔人在长期的食用盐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盐的防腐蚀作用,他们利用盐的这个功能,用来保鲜、保管食物和其它生活用品。

维吾尔人发现了盐的牯合固定作用。打馕用的坑是以加盐的泥土做成的。打馕以前,要往生火加热后的馕坑里洒盐水,和面的时候也要加盐。

做其它饭类如拉面、面条等没放盐或者盐放得太少,也会影响饭的质量。

人们在刷墙时也要用盐水,这样可以防止石灰的脱落。

古代维吾尔族祖先们在制皮业和其它手工工业中也巧妙地使用盐。

维吾尔人还发现盐具有消毒、药理治疗的功能。过去,在贫寒人家,如果有人受了外伤,或是生了毒疮,人们往往用盐水擦洗,尽管会使伤口生疼,但能起到为伤口清毒的作用,也可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三、维吾尔族有哪些崇盐习俗

维吾尔人一般搬家的时候,也首先往新房搬一定数量的盐。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盐的神力才能使今后的生活更加美好兴旺。

在维吾尔人的传统观念中,随便贱踏盐和在有盐的地方大小便被看作不可饶恕的罪行。人们一般认为如果发生这样一些恶事,那人的生活和生意就不会顺利或兴旺。甚至双眼失明。

如果在家里小孩和病人无人照看,一般要在病人的头下放一快盐或者含咸盐的馕,认为这样会防止小孩和病人做魇梦。

盐与婴儿

在维吾尔民间,特别是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尉犁、若羌等地流行着把婴儿的脐带放在晶体盐块儿上割的习俗。这是人们从“一勺盐水能使一大锅饭有滋味”的特性联想而来的求吉祈福愿望的心理表现。人们认为,盐很少一点可影响一大片的。婴儿的脐带放在盐块儿上割,必然产生“传染”,会影响婴儿的秉性,增长孩子的天赋,这样孩子就有可能成长为“传染”,会影响婴儿的秉性,增长孩子的天赋,这样孩子就有可能成长为本事大、福分大的人。

然而,在同一地区则有人持与之对立的观点,认为把婴儿的脐带放在盐块儿上割,将来这孩子会成为语言刻薄的人,冲撞父母,不敬不孝。这也是人们从量的盐分造成食物咸苦难吃的感觉中联想而来的。他们主张把婴儿的脐带放在没有苦涩滋味,质地不坚硬的如某此植物的绿色叶片或土坯上割,认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性格柔顺、与人为善。

婚礼上的盐水蘸馕

维吾尔人称食盐为“土孜”,他们和所有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把食盐看向很神圣。他们认为盐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反映了这一观念。

在维吾尔民间的礼尚往来中,把盐作为礼品来馈赠的古老习俗很流行,婚俗中男方向女方送去的彩礼之中,有一项必须是盐。

最重隆重的是在维吾尔婚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仪式就是让新郎和新娘各吃一小块儿在盐水里蘸过的馕。这是维吾尔人古老的习俗之一,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为什么新郎和新娘必须各吃一块儿在盐水时蘸过的馕呢?对此人们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说,没有放盐水揉出来的面缺乏“筋骨”,打馕贴不住馕坑,做“拉面”扯不长,吃起来也没有嚼头。反之,和面放进适量的盐水情况就变了。

同样的道理,新婚夫妇吃了在盐水里蘸过的馕块儿,由于盐神力的传导作用,就能使爱情长久、家庭巩固。另一种廉洁是,没有放盐的淡饭吃起来不香,反之就很有味道。同样,给新郎新娘吃了在盐水里蘸过的馕,就能使他们婚后的生活更加甜蜜、和谐幸福。两种说法都含有婚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的祝福之意。这就是说,在新郎与新娘吃蘸过盐的馕的民俗事象背后,有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古老、更为丰富的精神领域,这就是人们对盐的崇拜和在此基础上人们希望婚姻美满的民俗心理。

维族新郎与新娘吃过蘸过盐的馕的仪式,会让在场的人群情振奋,伴郎和伴娘你争我夺,围观的来宾时而呐喊助威,时而哄堂大笑的热闹气氛中进行的。当阿訇的“尼喀经”将要诵完时,伴郎和伴娘已经与各自的伙伴们交头接耳、眉飞色舞地开始布置“作战方案了”。吃馕的仪式一开始,有的是伴娘迅速地站在新郎的面前,挡住他的去路,给新娘争取时间;有的是早已“埋伏”在新娘身旁的伴郎冷不防打掉已送到新娘嘴边的馕块儿,抢到就直接送进新人的嘴里,越快越好。新郎与新娘在青年伙伴们的全力帮助下都一心想争取把馕先于对方吃到自己嘴里。

人们认为,新郎和新娘谁要先把那馕块抢到嘴里吃掉,今后在婚后的家庭生活中谁的话就有分量、就会算数、就有权威性,就会在家庭中处于显要的地位。这是一种借助盐来实现婚姻美满的求吉巫术的遗风,现在则是把它作为增添婚礼气氛的仪式了。

以盐为咒

我国新疆的维吾尔族人信奉伊斯兰教的缘故,在民间流行着起誓时把手放在《古兰经》上抱着《古兰经》起誓的风俗。与此同时,在民间流行更为普遍的是:在民事纠纷或其他激烈的争执中常借食盐来赌咒发誓,以此表示某种决心,或对某件事、某句话表示坚决否认的风俗。人们赌咒发誓时,如果脚踩着食盐或《古兰经》去取馕,那是赌咒发誓中最严厉的形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主要是用馕块儿来代替的。因为馕里必定有盐,盐与粮混合为一体的馕具有更神圣的性质。

在民间流行着“可以踩着《古兰经》去取馕,但不可踩着馕去取《古兰经》”的说法。所以在民间纠纷中,争执的一方听到对方这样的誓言,又看到对方脚踩着食盐,只得作罢不再计较。在人们的信仰意识中,真说了或做了所矢口否认的话或事,而竟敢用亵渎食盐的方式起誓,那是不可饶恕的大罪。惩罚将是严历的,要么走路过桥时绊一跤把腿摔断,落得终身残疾;要么吃馕喝水时被水噎住而呛死。因为民间有“吃馕噎住,水能解求;喝水噎住,只有往墓穴走”的谚语。说谎的人就是死后等待他的也是地狱里的烈焰和大铁锤,人们对此是深信不疑的。

灵力诅咒

维吾尔人想信食盐有超自然的神奇力量,可以作用于人的吉凶、祸福和顺逆,影响人的命运,左右人的一生。所以维吾尔人在受到欺辱的时候,常有凭借食盐的“灵力”来诅咒人的习惯。维吾尔人相信祝吉求福的语言能够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顺利和幸运,同样诅咒也可以致人于逆境和不幸。所以,人们一般对于受恩于自己,但忘恩负义、恩将仇抱的人才施用诅咒,以示报复。在维吾尔民间诅咒虽然没有固定的套语,但总要提到盐。在维吾尔民间的咒骂语里还常有这样一个词——“土孜库尔”。“土孜”是盐,“库尔”是瞎子的意思。这两个彼此毫无关联的名词被凑在一起,便合成为“我拿盐使你变成瞎眼”的诅咒词不达意。通常是父母对不孝子孙才用这类严厉的咒骂语,但当父母的一般不凭盐来诅咒自己的孩子,除非是在怒不可遏的个别情况下。

由于人们对用盐来诅咒的效能的崇信,在民间人们议论某某人总受穷时,往往这样说:“他可能受到过他母亲的诅咒,所以没有好日子过”之类的话。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楚萓子
  • 趣闻 诗云
  • 趣闻 令慧子
  • 趣闻 乐白郎
  • 趣闻 春梅氏
  • 趣闻 金胜
  • 趣闻 宛风
  • 趣闻 一璇
  • 趣闻 乐家酱
  • 趣闻 欣賞失戀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