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榆村中秋节习俗(3)
微凉的天空
舞香龙 俗话讲,八月中秋定收成,舞香龙无疑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旧时农村缺乏水利设施,田地多为“望天收”,收成皆由天定;五谷丰登,舞香龙成为人们庆祝丰收的盛典;旱涝年头,舞香龙又成为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的祭礼;总之,无论收成如何,榆村地区的农民都要在中秋节的晚上舞香龙,其中以榆村和富溪的规模最大。
香龙其实是草龙。中秋日下午,村中的农户便家家献出新鲜的干稻草,人人参与香龙的制作。龙身全部用稻草一层层迭裹而成,外面用草绳一圈圈压紧;每隔八尺左右支一撑扛,以供舞者把持;龙头龙尾由篾扎纸糊彩绘而成,内燃蜡烛,眼能放光,嘴能喷火,样式极其威武。香龙长短没有定规,村子大,舞的人多,龙身就长,最长的可达一百多米。舞动时上面插满点燃的棒香,所以又名“香龙”。
是夜,喝过团圆酒的农民便敲起欢快的锣鼓,舞动着香龙庆贺丰收。当舞至各家各户时,龙头总是对着大门左摇右晃;于是,男主人就以鞭炮相迎,女主人便将点燃着的棒香恭恭敬敬地插在龙脊上,并以红烛供奉龙头;鞭炮越响,舞者越狂;香火越旺,观者越欢;龙行之处,鼓乐喧天,香气弥漫,烟雾缠绕,其氛围带有七分火爆三分神秘……当香龙游到社坛广场,舞者更是如虎添翼,他们纵横腾跃,不断变化出“望月”、“献月”、“盘月”“追月”等造型,把一条原本简陋的草龙摆弄得灵气横溢、出神入化。
舞香龙明显带有事神的性质,故也有一些禁忌规约,如:一个村只准舞一条香龙,因为“龙多不治水”;香龙巡舞时要游遍村中所有的农户,但不准舞出村界,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香龙所到之处不得阻挡、冲撞;龙头不许女人触摸;龙珠不可落地;龙身不得跨越;龙灯不能吹灭……对舞龙者也有特殊要求:舞龙头者必须是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有德之人;持龙珠者必须是品行端庄的“童男子”;其余舞者也不得有劣迹。更有意思的是,舞至夜阑尽兴后,必须把香龙送到水口外,并抛入溪河之中,使之回归大海,以佑来年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