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保德大年三十习俗(2)
滢滢
花开两朵说门神
门,是进入庭院的关口,是人们出入的必经之地,门对保护人们的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过年时,都要祀门。
最初的门神,是在两块桃木板上,绘制神荼、郁垒的形象,或写上两人的名字,置于门的左右,用以镇鬼辟凶,这就是桃符。
唐以后,门神逐渐由神荼、郁垒改为秦叔宝和尉迟恭。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自己当了皇帝。每夜好像都听见寝宫外有恶鬼作怪。便把此事告诉了文武百官。开国功臣秦叔宝和大将尉迟恭,自告奋勇为其在宫门外守夜,自二人值班守夜后,果然安然无恙,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贴在宫门上,后来被人们奉为门神,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甲胄门神,又叫武门神。还有一种增福门神,又叫文门神。或为赐福天官或为文官形象。
门神到宋代,逐渐演变成木板年画。
保德也有过年不贴门神的,而用“门丞”、“户尉”字样代替。
现在,保德人贴门画,主要侧重于观赏性,它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们克服困难的必胜信念。
过年为什么要贴花纸
花纸有许多名称,有的地方叫“大花纸”,有的地方叫“字楼”,此外还有“门笺”、“挂笺”、“挂钱”、“挂千儿”、“吊千儿”等名目。“千儿”就是纸条的意思。
花纸是用白纸扎染而成的,也有用其他彩纸制成的,一般为正方形,下面粘连“二合云”“腿子”(俗称“香炉腿”)或其他形状的穗子。一般四张为“一会”,即一组。花纸因扎染的彩色花纹图案而得名,一般中间为黄色圆芯,周围是辐射状的点、线,多为红色,四角一般为绿色。“腿子”多为散点扎染花。黄芯部分写字,均为吉祥语,如:“吉庆有余”、“新年大吉”、“普天同庆”等。过大年时,贴在大门或房门的门楣上,据说有迎福纳祥的作用。给传统的节日增加了浓厚的喜庆气氛。
贴花纸的习俗宋代已有,《岁时广记》中有记载。
过年为什么要贴花纸呢?主要是为了治穷。
据传姜太公八十拜相,辅佐武王伐纣,大功告成,对战争中的死难者一一封神,封神完毕,踌躇满志走回家,不料一进门,他老婆劈脸就给了他一扫帚,并责骂他:“你封了那么多神,怎么把我给忘啦?”
姜太公一想也是,老太婆嫁我为妻,受了一辈子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该让她高兴高兴了,可是神位已封完了,实在没有空位子了,所以,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老伴说:你能当个什么神,当了神也是个“穷神”,老太婆马上谢恩,真的当起了“穷神”。姜太公怕她祸及无辜,所以又给她加一条规定:以后只允许你正月初一至初五出门,光顾那些门前室内装修豪华、车轿出入的不义人家,让他们破财败落,也尝尝捱穷受苦的滋味;对于那些门脸破败的穷苦人家就不能进去,不能使人家雪上加霜。这叫见破不入。
这本是老两口的私房话,不想隔墙有耳,让人偷听去了并泄露出来,人们为了装穷,就找些破布烂条儿挂在门头上,表示家道已经破落,以此诓骗老太婆,拒穷神于门外。这就是过年贴花纸的习俗的由来。后来人们嫌挂这些破烂不雅观,便用花纸取代,其涵义也发生根本转变。
花纸贴上后,是不怕风吹撕破的,倘若这些花纸,到正月初五送穷神时还完整无损,自己就要动手撕破,留点破败景象,所以正月初五也就称为“破五”。
午饭以后,家家便要垛火笼、挂灯笼了。
垛火笼
火笼又称“旺火”或“火塔”。火笼是用块炭垒砌成塔的形状,大小不一,中空,用劈柴填充。
火笼要置院中心朝着“天地爷”神龛的位置,火门朝着大门,暗喻一切鸿运直入家门。
垛好后,要贴一个“旺火冲天”的帖子,待鸡叫时点燃,满院生辉,一派光明景象。垛火笼的原始意义是对火的崇拜,认为火可以驱邪辟凶,目的是为了驱赶“年”这种怪兽,后来则赋予新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加节日红火、热闹气氛。
把垛火笼剩下的小炭块、要分别放在大门墩上或家门的两侧,俗称“照门炭”,取“堆积到门”之意。到元宵节时,将这些炭块收集起来,再垛成火笼烧掉。
挂灯笼
过年时,要点许多灯,概取光明之意,大门上要挂纱灯,或一种称之为“公子灯”的方灯笼。
天地神位前要竖灯杆,上吊最明亮的灯,还要贴一个“明灯高照”的帖子。室内生活用灯点燃后,通夜不熄。供财神的供桌上要摆双灯或双烛。其他神位前都要放一个带脐的小灯碗。俗称“天灯儿”或“闷灯儿”。
现在挂在大门上的灯多是市场上购买的,也有自制的花灯,室内的灯均以蜡烛代替。
过了元宵节,即将所有灯全部收起。
诸事完毕,天色未晚,趁此机会,到左邻右舍串串门儿,问候几句,祝贺几句,加深乡谊,谓之辞岁。如果正好遇上人家吃饭,主人要热情招呼共饮,串门者也不能拒绝,一起共饮几杯,方显邻里和睦,团结友爱。
在官场中、商场中,年终互相拜谒赠送过年用品,不一定泥于此日,但都是辞岁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