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保德大年三十习俗(3)
滢滢
安神
天色向晚,华灯亮起,人们少有走动,气氛逐渐平静。此时,家家户户开始安神。即家庭掌门人沐浴,也就是洗脸洗脚。谚云:“有钱没钱,洗脚过年。”沐浴后替换新鲜、干净的衣服、鞋袜。然后率12岁以上男孩到各个神位前点灯、上香、上供、奠茶。敬供的重点对象是财神和天地神。在财神面前供的是枣山,其他神位前是“莲花”、“佛手”一类的花馍,此时倒像是面塑艺术大展览。一切仪式结束,鸣炮告庆。
封门
安神之后,人们便不再走动了,所以要进行封门仪式,即用黄纸剪一些长方小纸条,在长边上还要相向剪两条折叠出花纹的飘带,意为“封条”。分别将这些“封条”贴在大门和各个家门上,或者贴在对联上或“照门炭”上,然后将大门上闩,家门紧闭,门口放置擀面杖和刀具,门环上还要系上用红布裹着的葱蒜等物,取“五辛辟邪”之意。俗言,三十晚上定生死,阎王要派“赤脚鬼”和“靴子鬼”来勾人魂魄,放刀具能割破他们的脚,擀面杖能滑倒他们,使他们不敢上门。虽属无稽之谈,但也能看出劳动人民的一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守岁
守岁又叫熬年,是一家团聚一起,彻夜不眠,坐等新的一年的到来。
封门以后,一般情况下,人们便足不出户了。妇女们包饺子、煮倭瓜,准备年夜饭。饺子里要包硬币,谁先吃出,谁最有福气。老奶奶依据年画内容给小孙子讲一些喜庆故事,外带一些家长里短,但忌讳谈鬼说怪。父亲要对子女说一些鼓励的话。
现在电视普及,年三十晚上一起看春节文娱节目,直至敲响迎接新年的钟声。
熬年的实际意义是怕过早地睡下,可能做噩梦。
熬年时有许多禁忌,如不能吵闹哭骂,不能大声讲话,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灯不能熄灭,一直要点到第二天天明。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过去农村没有钟表,计时的方法是,白天看日影,晚上听鸡鸣,习惯上把公鸡的第一声啼鸣,认为是新年的开始。现在则统一以新年钟声敲响作为新年的开始,于是年三十的仪俗结束,大年初一的仪俗开始。
压岁钱
有句俗话说:“二八小子盼过年,又吃好的又干钱。”说的就是“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利市。传说从前有个叫“祟”的小妖,专在除夕之夜出来祸害小孩,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几下,这个孩子便会生病,变成痴呆儿。人们怕它伤害孩子,就会熬夜点灯不睡,守着孩子,谓之“守祟”。有一对夫妇在“守祟”时一直陪着孩子玩铜钱,玩着玩着便睡着了,结果有八个铜钱散落在孩子枕边。半夜里“祟”溜了进来,正对孩子下毒手,枕边的铜钱发出一道光芒,直射于“祟”,“祟”吓得逃遁而去。此事传开后,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三十夜用红纸包上钱,放在孩子枕边,果然“祟”就再没来侵害孩子。因而,人们把钱叫做“压祟钱”。“祟”、“岁”同音,久而久之,就把“压祟钱”称为“压岁钱”。
古人认为钱能通神,钱内方外圆,合天地之道,合乾坤一体,它负载着宇宙的无穷神力,有逢凶化吉的神奇效应。因此,在民俗活动中多处用到钱。比如小儿出生有“洗儿钱”,结婚有“撒帐钱”,解厄有“八宝钱”、“福寿钱”,乞子有“秘戏钱”,祝寿有“祝寿钱”,丧葬有“镇墓钱”,盖房上梁时有“镇宅钱”等等。
由于以上原因,便产生了一种作为吉利品或辟邪物的而不能流通的“特种货币”。这就是“厌胜钱”。有的厌胜钱上有八卦、十二生肖图案,有的则有“宜子孙”、“除凶去央(殃)”的字样。
也有说“压岁钱”始于唐代宫廷散钱之风。
到清代,长者将铜钱用红绳串起,放在小儿枕旁,预祝孩子长命富贵。到民国又流行以铜元十枚或百枚用红纸包住赠小儿,以示“长命百岁”。到解放后才用纸币,以示祝福。
在保德,“压岁钱”有两种形式,其一是佩物,其二是赠物。
(1)在大年三十晚上,母亲要将与孩子岁数相等的铜钱,外加天一个,地一个,合成三才之数,分作二墩,分别用红线缀在孩子衣物的两头肩上。同时还要将双响炮、葱、蒜等辛辣之物也一同缀在肩上。过了元宵节方可拆除。
孩子长到十三岁,便不再佩这些物事了。
(2)大年初一,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此为流通货物。正月间,到亲朋家里做客、吃请,是长辈者,都要给晚辈“压岁钱”。过了二月二,便不再给“压岁钱”了。现在仅保留了这一种形式,又有的人借此机会,拉关系,媚上司,将官场恶习掺和到民间习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