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秋冬民俗 吃仔鸡入成年
红香
林老伯至今还记得,每到秋天,长辈们都会念叨起“吃柚子补脑,吃面条补肠,吃香蕉补腰,吃甘蔗补四肢,吃红柿补心血,吃花生补手指,吃番薯、芋头补筋骨”的说法。过去生活困难,但村中人家每到重阳这日,都会为老人炖上一些滋补的汤药补益身体,希望以此让老人家身体安康,长命百岁。对于家中有年满15周岁的少男少女的人家来说,这天又更加特别一些。
第一次感到这天特别,是在林老伯哥哥迈入15周岁那年的重阳。林老伯一早就听见母亲杀了鸡在灶间忙活的声音。当时,孩子们都以为鸡是为年迈的爷爷奶奶预备的。不想到了近午时分,母亲便叫来哥哥嘱咐了一番,让他跨坐在家中的门槛上,一脚在内一脚在外喝起了香喷喷的鸡汤,走近一看,这汤碗里“躺”着的竟然是只嫩嫩的小公鸡,不仅如此,汤碗里还飘着“开了花”的芡实和莲子,碗底还“沉着”淮山和茯苓,是母亲在炖给爷爷奶奶吃的汤药里才放的“四神”。
看到这样一碗诱人的“四神鸡汤”,馋嘴的弟妹都围了过去,而一向很谦让的哥哥却神秘地摇摇头,说这个汤“不能分”,独自一个人“呼噜噜”地连汤带鸡喝了个底朝天,甚至还“幸福”地“打着嗝”。
转眼,林老伯也到了15周岁,哥哥满15周岁那年的重阳“盛景”再次重演了,而这一次,能独享这碗“四神鸡汤”的“有福之人”变成了林老伯。在旧时农村,15岁的少年就已经开始迈入成年,渐渐懂事的林老伯也明白,这碗鸡汤内在的含义其实远比它的滋味来得浓厚。一来,淮山、莲子、茯苓、芡实就是中医中所说的“四臣子”,因在闽南语中“臣”与“神”发音相似,于是便被称为“四神”,有调节脾胃、清火祛湿的功效,在秋意渐浓时节食用,有滋补强身的功效。一碗“四神鸡汤 ”饱含着长辈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殷殷之情;二来,坐在门槛上一脚在内,一脚在外,指孩子已经开始渐渐成年,一半是家里的孩子,一半也是即将迈入社会的成年人了。闽南语中“鸡”与“家”音近,让孩子吃鸡,是希望他不要忘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