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丧葬习俗
夜凝天
葬俗各地有所不同,潼关地区一般当病人气息奄奄待毙的时候,先为剃头洗脚,换上寿衣,不宜大动,一动即咽气。病人咽气后,停尸于堂,老人停到堂中,少壮停到偏旁。
停尸多用箔子,也有用木板置之,多为三块,板距拉宽取通风透气,以防尸腐流水,头枕屋瓦五至七页,脸盖以纸,口含以钱(麻纸、铜钱、硬币……),手握烙饼,足绊纸绳。
老人停放三五日,少壮随时入殓。若客死他乡,或凶死于外的,不得入城,停尸城外。这是古人为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措施。病死在家的老人,死后将其衣被放到房上,说取死者升天之意,实寓自然消灭之法。尸体停好时,烧倒头纸。停尸两日后即入殓(暂不钉盖),入殓必用棺木,棺木多用松柏、桐、榆木等。有厚四寸、三寸、二寸五的,用四块板做成的棺木叫方子,又叫四独。用八块板(上下各三、两旁各一)做成的叫八仙,用六块(上与两旁各一,下为三板做成的叫上三独)。用十块板(上下各三两旁各二)叫十根头,用十二块板(上下旁各三)做成的叫乱板。
入殓时,将尸放在棺内,还有为棺内放六曲麦芽的,取丝麻不断,子孙延绵,六亲有靠,后辈兴发之意。用棉籽填实棺内空隙(后多用草木灰)将尸体稳当实在,在起丧前再将棺盖钉好,抬到坟墓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