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宝华山隆昌寺
沛柳酱
宝华山隆昌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宝华山,因盛夏季节黄花满山而得名,周围36座山峰似36片莲花瓣,隆昌寺如莲房一般端坐其中。山间云雾缥缈,溪连流水叮咚,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确是一方非同寻常的佛教胜地。
隆昌寺,又称宝华寺,千华寺、千华社,始建于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梁代高僧宝志和尚在此结庵传经,故名宝志公庵。宝志即民间传说中济公和尚的原型。明神宗敕赐大藏经及“护国圣化隆昌寺”的名称,于是改称隆昌寺。
清康熙乾隆曾多次驾幸宝华山隆昌寺,足见其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
隆昌寺无粱殿在句容市宝华山上,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1990年曾进行维修。隆昌寺无粱殿全部用砖垒砌,不用寸本,殿的装饰都用砖雕制成。在古铜股两侧,有左右两无梁殿,都是楼阁式。殿顶重檐九脊,内部系砖垒成的拱券,外部是仿本结构殿堂形式的砖雕。屋檐出檐很短,屋角起翘亦不高,形式上与北京北海无梁殿近似,但艺术造型和雕刻更佳。
大雄宝殿供奉香港宝莲寺赠的“天坛大佛”母佛,高5.24米。“超越千古,光辉万世”的“天坛大佛”艺术瑰宝源于此尊母佛。寺内铜殿、无梁殿,结构独特,建于明万历33年,为省级保护文物。
隆昌寺,是佛教律宗祖庭,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称。寺内戒台只有有放戒资格的寺院才能拥有。放戒是佛教仪式之一,大概相当于现代大学授予学位一般。用通俗的方法来理解就是佛教中的最高学府!相当于北大清华!是给僧侣们发放毕业证书的地方!它的毕业证在古代的话任何寺院见了要管吃住!香火好点的寺庙还要给来的僧侣盘缠!现在在全国乃至东南亚都是很承认的!全国乃至东南亚很多寺院的住持和建院都是这里毕业的!
隆昌寺戒坛为汉白玉所制,原为木结构,律宗第二代祖师见月大和尚改为石制坛。据《宝华山志》载,见月造石戒坛时,开基的夜晚,感坛殿放光五色,直冲云霄,众山群楼,亮如白昼。隆昌寺律院先后放戒七十余期,戒僧遍及天下,东南亚、日本等地许多信徒也慕名前来受戒。凡取得隆昌寺工时牒的和尚,走遍全国大山名刹,都会得到热忱接待。
隆昌寺号称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风格独特,四合方形宛如一座法坛。与众不同的是山门面北偏东,既小又僻。原来因皇上驾临寺院,故改山门面北以示接驾。至于山门较小,是因为律宗寺院戒律严格,将山门造小使僧人不能随便进出,也可避去尘俗烦扰。寺前还有一龙池,水位终年不变,可供数千人用水,僧人认为池水与长江相连。寺内所供佛像是贴金的香港天坛大佛的石膏小样,高5.24米,面含微笑,莲眼低垂,慈祥庄严,眉如新月,螺发复顶,神韵非凡,堪称东方艺术珍品。
风格独特的隆昌寺,属典型的明清建筑。周围还有10多处庙庵和一批人文景点。隆昌寺是国内保存下来的最大的传戒道场,享誉海内外。该寺始建于梁朝,扩建于明代,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建筑宏伟,曾有“999间半”之称。由于寺庙建在山坳之中,史称“山为莲花瓣,寺在莲花中”。古寺被青山环抱,古木掩映,常年云锁雾罩,清静绝尘,盛夏无暑,真乃佛门名刹。历代达官贵人、名流雅士纷纷登山浏览,留下千古佳句,诗文百余篇。梁武帝、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曾驾临,史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六进隆昌寺,留下千古传说。
明清时代,不仅全国70%的僧尼来此受戒,而且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僧尼也慕名专程赶来受戒。寺内至今珍藏着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家教徒赠送的玉佛、石佛、铜磬、法器,钦定镇山玉印,皇帝用过的万寿枕头、九龙杯和光绪年间铸造的可煮千斤大米的5口铁锅及铜殿、无梁殿等。宝华山名扬海内外,隆昌寺在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隆昌寺的山门面北而开,据说是为了方便水路而来的香客。隆昌寺的布局比较少见,不像通常寺庙那样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这样一路上去,它的山门却在一侧,里面分为东西寮房,一字排开的方丈室、藏经楼、大雄宝殿与左右厢楼以及正面的大悲楼组成一个大四合院,并与戒堂、铜殿、无梁殿等七个小院又组成了一个既独立又相连的方形庙宇,回廊相随,院院相通,非常巧妙。据说这种组合布局,主要是与律宗道场传戒所设十四个堂口有关,气势宏伟庄严而又井然有序,既表现了佛教传统的理性精神,又在高低错落、虚实对比中显示出极高的建筑艺术。
出了大四合院,由院内回廊就进入另一个四合院内,在这里有一个戒台堂,也就是学徒受戒的地方,这也是在其他寺庙很少见到的。宝华山隆昌寺是目前(2008年)国内最大的传戒道场,在历代律师的弘扬之下,宝华山律法得以深入人心。据说开始建的是一个木戒坛,康熙年间,又将木戒坛易以为石,分为上下两层,四周以层栏护之,并承以莲座,镂刻精美花纹,显得十分庄严沉稳。据宝华山志记载:“释见月造石戒坛,开基之夜,感坛殿放光五色,直冲霄汉众山群楼,明如白昼,莫不骇异赞叹。”从此,数以十万计的求戒僧众从戒台上走下,取得“戒牒”而传佛法于天下。宝华山戒坛是至今依然在传戒的古戒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