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传说集(2)

俊郝

仙女绣花传说

在黄山西海的排云亭向左眺望,有一巧石似仙女亭亭玉立,胸前有一奇松,如同绣花的台绷,名“仙女绣花”又曰“天女绣花”。这个巧石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奇故事。

从前,黄山脚下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两户人家。一定以到黄山采药、采香菇和摘黄山云雾茶为生,只有爷爷和孙女二人,另一家以进山打猎为生,只有一个老妇和她的十八岁的儿子。

采药的这家小孙女貌若天仙,老爷爷非常疼爱,取名“天女”。爷爷进山采药、摘茶,天女在家烧饭、绣花。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爷孙相依相伴,亦其乐融融。打猎的这家,母子相依,小伙子勤劳能干,而且力气过人,母亲给他取名“大牛”。两家相邻而居,有什么困难相互帮助,做什么好吃的也共同分享。天女和大牛从小一起长大,大牛长天女两岁,他常常着天女一起玩耍,天女耍脾气时大牛也总是哄着了。因此,两家人越发亲密了。

说来不知不觉,两小无猜的小伙伴已到到了相互倾慕的年纪,两家老人暗暗为他们高兴。大牛和天女不仅是天生的一对,家境也是门当户对,加上老人晚年有了依靠,自然,两家老人都非常乐意这门亲事。

一天爷爷到后山松谷庵附近的黑龙潭边采药,突然从潭中窜出一条凶恶的黑龙,张着血盆大口直向老人扑过来。天空顿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往日平静的潭水这时掀起冲天的巨浪,似乎要涌出潭外。大牛也在附近寻找猎物,看见天色突变,赶紧跑到潭边棚里避雨。还没有进棚,狂风挟着大雨迎面袭来,大牛看见前方雨幕中有一条恶龙围着爷爷上滚下翻,爷爷边挡边退,已经没有退路了。大牛不容迟疑,立即提着猎枪冲上去,举枪对着黑龙的头部,一扳枪机,顿时一声巨响,从枪口喷出一团烈火,带着一颗打野猪的铅弹射向黑龙,不偏不斜正好射中黑龙的一只眼睛。凶恶的黑龙没有料到“半路上杀出一个陈咬金”来,丢下老人,负痛窜回了潭里。爷爷幸亏有大牛搭救,才得以脱险。

这天夜里,两家人在一起吃顿晚饭,爷爷向天女和在牛的妈妈讲叙着日间大牛战凶龙的事。又对大牛妈说:“大牛真是好样的,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嘿、嘿,当时黑龙那架式,若是胆小的人,莫说救人了自己也吓个半死哟!”大牛妈人说了句:“大牛救你是应该的”。天女听到爷爷夸大牛,感到比夸自己还要高兴。这时孔洞顾二位老人在前,依偎在大牛身边问长问短的,“大牛哥”、“大牛哥”的叫得好亲热。两位老人会心地微笑着。老爷爷起身告辞,大牛妈也转身进房。亮着松明的堂前,只有两个年轻人还在低声软语,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夜已很深了,大牛和天女才依依不舍地各自回房休息。

说来也奇,第二天早上,两家四口人一起说起昨夜稳中有降自做的梦,竟是一模一样的;说的是一位手持拐杖的白发白胡子长者对他们说:“我是本方”‘土地’。十几年前,天女的父母打柴路过黑龙潭,被黑龙所害;大牛的父亲上山打猎,遇雨在潭边亭里避雨,也给黑龙吞吃了。小神我力薄势单无法治服它,你们须派一名童男子翻过黄山九十九座山岗,找到九十九个村庄,募化九十九斤白炭,然后打成一把宝刀;还要派一位玉女,到九十九个村里化来九十九两白丝,搓成九丈九尺的软索。有了这两样神器,才能战胜恶龙。”

大牛决心斩除这条恶龙,为民除害。天女也不畏艰苦,愿与大牛哥一起杀黑龙,报仇雪恨。两人身背干粮,起身募化好钢和白丝。他们分别翻过九十九座山岗,找到九十九个村子,花了九十九天时间,把一切都备齐了。

这天,大牛来到黑龙潭边,搬起一块巨石投进了潭中,立即水花四溅,黑龙从水中翻滚窜起。它将尾巴一卷,顿时天昏地暗,又挟着一阵阵狂风朝大牛扑来。大牛毫不示弱,举起宝刀迎上前去,与黑龙搏斗起来。从潭边打到山上,又从山上要到平地,打了三天三夜,斗了九十九个回合,黑龙终于败了下来。大牛挥起宝刀斩下龙头,解下腰间九丈九尺白丝带,绑住龙身,不让它复活。

这条恶龙的血是黑色的,一直流到潭中,直到今天这龙潭里的水还是黑色的,因此人们叫它“黑龙潭”。

大牛也累倒在山岗上,一倒地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少年,幻化成一座“卧牛峰”被斩下来的龙头,就是光明顶下的那块“龙头石”。老爷爷常常拄着拐杖站在高崖上盼大牛醒来,天女则天天坐在西海门高高的西峰上等候大牛回来,她手捻五彩丝线,不停地织着一条最美丽的腰带,等到成亲那天送给大牛。天长日久,她也变成一块仙石,这就是“天女绣花”石,变幻莫测,绚丽动人的西海晚霞,是天女织出的五彩腰带所化的。

黄山传说

传说有一天,浮丘公来见轩辕黄帝,发现他眉宇紧锁,郁郁寡欢,便关切地问:“尊敬的帝王啊,你为啥闷闷不乐呢?”轩辕黄帝长长叹了一口气,无限伤感地说:“清晨起来,我到溪边梳洗,面容倒映水中,这才发现我已两鬓染霜,胡须斑白,唉——,我老了,老了!”

浮丘公说道:“世上万物有生必有死,你担忧又有什么用呢?”

黄帝摇摇头:“我不是怕死。因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办完,土地要开垦、河流要治理、禽兽要驯化、植物要选种----我可不能早死啊。”

“那有什么办法呢?”浮丘公为难地说,“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

“不错,”轩辕黄帝脸上露出了笑意,“我听说凡人只要吃了仙丹便能超脱凡尘,成仙不老。浮丘公,你快去给我找一个炼丹的仙境来。”浮丘公不敢违抗,只得领命而去。

浮丘公走后,黄帝每天丢一粒石子在瓮里,瓮里的石子已经一千多粒了,就是说浮丘公已经离开了三年。这一天,轩辕黄帝放了石子,心里焦急不安,忽然容成子来报:“浮丘公回来了!”黄帝赶忙出门迎接,一见面来不及寒暄,便迫不及待地打问:“快说快说,事情办得如何?”

浮丘公施礼道:“尊敬的帝王啊,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炼丹的地方,那真是个仙境。”

“那地方在何处?”黄帝欣喜地问。

浮丘公说:“江南有一群高山,只因山上多是黑石,我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黟山。”

轩辕黄帝的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他顾不得让浮丘公休息,第二天便带着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起程上路,直奔江南黟山。到了那里,众人抬头看时,果真是个绝胜处。只见奇峰错列,拔地而起。一座座山峰千奇百怪,各具情态,真是“奇峰峰侧抽奇峰,怪石石上叠怪石”。大家正看得张嘴咂舌,惊叹不已。忽然,从山谷的一个洞穴中,飞出团团云雾,把眼前的美景遮掩到纱幕后面去了。轩辕黄帝看得正入神,不料想景致被云遮住,非常恼怒,就用手去撕云扯雾。说来也怪,那朵云竟顺原路像流水一般地流回原来那个洞里去了。众人惊疑不止。

轩辕黄帝如痴如醉,也不用浮丘公引路就一直向山里走去。

行不多远,只见一座山脚下有一个水池,池上笼罩着团团雾气,容成子蹲下身子用手掬水,那水竟是热的!浮丘公说:“我曾听说山中有一个仙池,一定是这个了。”轩辕闻听欣喜若狂,赶忙脱下衣服,跳进池中。池水不热也不凉,浴罢精力倍增,使人飘然欲仙。

再往前走,忽然一群猿猴嬉戏追逐,它们嘴里都含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聚集在一块巨石上,只听见一声呼啸,一道黄光,猴儿们都不见了。轩辕黄帝心中好生纳闷,便率众人追寻。哪里追得上?山里本来就没有路,遍地野莽,处处青藤,更加怪石狼牙,走不了几步就陷入绝境。黄帝不死心,又命容成子在前抡斧开路,跌跌撞撞一路寻来。爬至一座悬崖,只听谷中喧喧嚷嚷,低头一看正是那群猿猴,只见它们把采摘来的鲜花全丢在一个大石槽中。一块突石上,端坐着一只毛色雪白的老猴,几只小毛猴正在给它抚背搔痒。轩辕黄帝心想,这一定是个猴王。这时,那老猴王已站立起来,向山崖上的黄帝拱手行礼,嘴里还呀呀有声。黄帝正欲还礼,只听一声呼啸,那猴王及猴群又都不见了。

浮丘公走到黄帝身旁,低声说道:“据传这山中有一仙辕,能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刚才见到的恐怕就是它。”

轩辕黄帝点点头,又领众人走下山来。忽然一阵阵醉人的醇香扑鼻而来。众人四处寻找,只见一个石槽中有半槽淡红色的水,香味正是从那里飘来的。容成子抢上一步,用手掬起饮了一口,不觉大叫起来:“仙酒!仙酒!”黄帝和众人一尝果然甘美,大家便狂饮起来。

轩辕黄帝吩咐就在这山中垒石造屋。第二天,大家便分头去寻找最理想的炼丹的地方。他们攀山越涧,石头碰破了腿脚,荆棘扯烂了衣裳,走遍黟山所有的山峰,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地方。黄帝便吩咐浮丘公搭炼丹台,容成子砌炼丹炉,众臣仆们砍柴备薪。他自己却迫不及待地去找炼丹的药。

炼丹需用九十九枝灵芝草,九十九根九节参,九十九对羚羊角,九十九朵玉露花,九十九个豹子胆,九十九颗无花果,九十九枚赤叶松,九十九片冰薄荷,九十九颗朱砂丸,再加上九十九滴甘露水。要把这些东西配齐可真不容易。然而,轩辕黄帝下定决心,炼不出仙丹绝不下山。

黟山七十二座陡峭的山峰插入云中,有些地方连猴子也难上去,可轩辕黄帝却踏遍了每一寸山崖。带来的粮食吃完了,只好摘野果子充饥。那几个臣仆受不了苦,先后偷偷地跑走了。最后,只剩下轩辕黄帝和浮丘公、容成子三人。他们千辛万苦地过了九年,才找齐了各味药,只是缺少了甘露水。这时,浮丘公又病倒了,轩辕便把容成子留下来照顾他,自己又爬进深山。这天,他累得很,看见桃花溪里有块光滑平整的大石头,就爬上去休息。当他蒙蒙胧胧闭上眼,忽然听见山林里传来一阵叮当悦耳的仙乐。不久,他就看见从林中走出两只仙鹤,边走边舞。仙鹤后面,有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翁,骑着一头雪白的鹿,正向他缓缓走来。他吃了一惊,赶忙起身施礼,向他打听何处有甘露。老仙翁笑而不答,只是掷下一块方巾。那方巾正飘落在他脚下。他定睛看时,见方巾上有二个字:丹井。黄帝欣喜若狂,一下子醒来,再看时,方巾不见了,原来是一个梦。他一骨碌爬起来,在脚下一块石头上打琢,找那眼丹井。岩石十分坚硬,凿了一天才凿了一小块石屑。黄帝不灰心,一直掘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凿出一眼井,井水甘甜芬芳,果然是甘露水。

浮丘公闻讯赶来,他的病也好了,他们立即动手把各种药捣碎做成丸,然后升火开炉。

他们整整炼了三年,原来准备的象山一样高的柴垛烧完了,炼丹台附近的树全砍尽了,浮丘公和容成子不得不到远处去砍柴。轩辕黄帝在炉前烧火,他把最后一块松柴填进炉膛,砍柴的还没有回来。眼见炉膛内的火渐渐小了,黄帝急得坐立不安。炼丹的火万一熄灭,那就前功尽弃了。他又一次抬眼望望山道上,还是没有人影。怎么办呢?黄帝便把自己的一条腿伸进炉膛里,这时炉火才旺起来。

烧着烧着,炼丹炉内骤然一声巨响,射出万道金光。远山近壑都被照得通亮。浮丘公和容成子急忙赶来,黄帝还安祥地烧着他的腿呢。他俩把黄帝的腿拔出来,三人看看丹炉,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仙丹炼成了。

那些半途逃走的臣仆,听见黟山一声轰响,又见万道金光,知道仙丹已经炼成,便纷纷赶来。可当他们赶到的时候,黄帝、浮丘公和容成子已经服了仙丹,脱胎换骨,飘然成仙了。臣仆们见那三人已慢慢飘离地面,便苦苦哀求也把他们带上天去。

轩辕黄帝看了他们一眼,没有答理。三人脚踩祥云,渐渐升高。有一臣仆纵身一跃,抓住了黄帝的胡须,想跟他们一道上天,不料上至半空那胡须忽然断了,把那臣仆摔下来,变成了一块怪石。黄帝的胡子落在地上变成了龙须草。现在山崖石缝边那一丛丛绿油油的龙须草,就是当年轩辕黄帝的胡子变得。

黄帝、浮丘公和容成子吃了仙丹变成神仙,从此长生不老,一直在为人类造福,因为黟山是黄帝炼丹的地方,后人就把黟山叫作黄山了。

现在黄山七十二峰中的轩辕峰、浮丘峰和容成峰,就是纪念他们的。桃花溪里,他们用过的丹井至今还保存着呢!

乾隆皇帝黄山寻父

清军进关,入主中原,顺治皇帝唯恐皇子,皇孙娶汉人女子为妻败坏高贵的血统,便立下家法,帝室子孙不允许娶汉人女子为妻。违了这条家规,便要宗人府定其不赦的大罪。

据说乾隆皇帝乃汉人陈阁老的儿子。乾隆与雍正妃子所生的女儿系同时出生,雍正帝为得一子便密令宫娥“掉包”。陈阁老见儿子被换,怕日薄西山后朝中风云变幻,惹来大祸,遂借故辞官回故乡浙江海宁去了。

过了些日子,陈阁老仍觉得不安,生出一计,对外称病不起,办了假丧事。他秘密潜入黄山,来到云谷掷钵禅院请求削发为僧。住持问其来意,他吟诗一首作答:“功名窥破寸心轻,愉似大千一点尘。洗垢钱塘嫌水浅,投身云海好翻身。”“掉包”进了皇宫的陈阁老之子被取名弘历。深得雍正的喜爱,后来继承了皇位,便是乾隆皇帝。

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乾隆有一次偶然听见两个老宫妇议论起他的身世,便秘密讯问了她们。宫女不敢隐瞒,以实相告。乾隆不动声色,先毒死两位宫女灭口,然后六下江南,名为游历风光,了解民情,实则为寻找生身之父。他身着布衣便服深入士民之,中有时又装扮成豪门公子打进上流社会。

有一次乾隆在海宁城中酒肆小饮,邻桌坐着两位久别相逢的老朋友也在饮酒叙旧。一老者问:“你在陈阁老家多年,阁老已故去。你靠什么生计?”被问之人显得有些神秘兮兮地说:“阁散了家人,赠我些银两,让我去外地开个小店维持生计。阁老病未故世,是去徽州荒山作了僧人。”问话的老者“啊”了一声,显得大为惊愕。

乾隆得此消息,携贴身太监一名,日夜兼程赶往黄山。当时五百里黄山有大小寺庙,茅庵一百多所,要寻找一名隐姓埋名的僧人,不啻于大海捞针。乾隆天资聪慧,他先到祥符装作僧客,乘敬香礼佛机会,目扫众僧,见无一人与自己容貌相似的。接着又到慈光寺,寺中僧人近千,如何一一过目?他向长老请求,要在宝刹作大法事,请长老每班安排八十一名僧人念经。并要求全寺僧人不遗漏一人,不重复一人,长老应允。法事作了三天三夜,乾隆目不合眼,耳听乡音,结果仍无一人面目与自己相似,也未听出有海宁口音之僧人。

乾隆离开慈光寺来到云谷掷钵禅院,见过当家住持,说是来山烧香礼佛,但有个请求,要面敬全寺僧人一面,又问住持:“除你之外,全寺共有多少僧人?”答曰:“四十八名。”于是,住持引出众僧与乾隆相见,看了四十七位僧人与自己长得都不像,当最后一位老僧走到乾隆面前,一看,此人虽年老,又不僧人打扮,但相貌与自己极为相似。乾隆惊喜万分,紧随这位老僧到了他的禅房。乾隆问其法号,俗姓,家住何方,有无子女等。老僧打手势示意自己又聋又哑,听不清,也说不出。却在纸上写了四句话:“我的东边耳朵差,名字叫八叉,万里水无浪,有子在金华。”乾隆见了大失所望,再问他时,老僧却疯疯癫癫,答非所问,于是乾隆只得下山。

乾隆一路上琢磨着老僧写的四句话,忽然,他醒悟过来:“东边耳朵差”是“陈”字。“八叉”为“父”字。“万里水无浪”即“海宁”,“有子在金华”,“金”与“京”同音,说明有个儿子在京城。乾隆知道老僧正是他的自己的父亲,这时他同贴身太监已走到箬岭,立即转身回到云谷禅钵院,可那位老僧已杳然不知去向。乾隆只好拖着疲惫的脚步下山,一路上伤感不已,遂吟诗一首:“我到黄山觅父翁,马蹄踏遍百千峰。八叉对面不相识,万里奔波一场空。鹤舞长天清泪淌,龙归幽壑白云封。茫茫云海亲何在?梦里依稀靓玉容。”

轿顶峰传说:轿顶峰在松谷道中,紧邻书箱峰,为36小峰之一,海拔1032米。峰状似轿顶,故名。相传,古代一恶霸欲霸占民女水英为妾,水英内心不从。当花轿行至松谷庵旁,水英说此处风景宜人,要停轿观赏。迎亲的人与轿夫只得停下来。众人正在指手划脚地看景时,水英却在轿中暗暗祷告,请求神灵相救。她的话刚止,一股狂风突然刮起,将轿夫和迎亲者吹得无影无踪,而花轿连同水英本人在瞬息之间却变成了一座青翠欲滴的轿顶峰。恶霸得知后气得昏死过据传,古时候甘肃天水郡伯张尹甫(字松谷)因替受冤的百姓主持公道,受到排挤打击,被贬到黄山旁边黟县做了个小官。

神鹊是尹府

据传,古时候甘肃天水郡伯张尹甫(字松谷)因替受冤的百姓主持公道,受到排挤打击,被贬到黄山旁边黟县做了个小官。

一年夏天,县里两条河水泛滥,他带领众人抗洪,三天三夜合眼,病倒在堤坝,被人背回家里。家人四处求医,吃了几副药仍不见好,已是面色憔悴、奄奄一息。

突然,一只身高三尺的大鹊飞进他家,拨开众人为尹甫号脉,随后割开自己的腿,滴了一碗血,让尹甫服下。数日后,大鹊死了,尹甫将其安葬于黄山光明顶。此鹊乃是神医扁鹊。

尹甫原本识得一些草药,略通医理,此番起死回生,日日钻研医书,医术也大有长进。一日,游览黄山,见道边倒着一位打柴人,双目紧闭,气息微弱。尹甫上前一瞧,是被毒蛇咬伤。他就近采来几种药,又配上随身所带的囊中药,捣烂后敷于伤口,伤者渐渐苏醒,连声说谢。尹甫与之聊起来,得知附近常有人受这种伤后得不到医治很快死亡,他立即弃官入山,在芙蓉峰搭起一间茅草屋,为百姓治病。

他靠采药卖药为生,对穷人看病则不取分文。

有一次,尹甫在悬崖上采药,腰间绳索断裂,跌入万丈深渊。他没有摔得粉身碎骨,起来发现掉在一只狐狸身上。那狐狸被压昏了,好一阵才醒过来,看见尹甫作揖道谢,摇摇头走了。几天后,有一女子找尹甫看病,是中箭了。尹甫拔出箭,问起女子如何中的箭,女子没有回答。尹甫没有追问,一心只想着看病。箭上有毒,非同一般,尹甫配了两种解毒药,先在自己身上试,不幸中毒身死。那女子一看尹甫为救自己而死,放声痛哭,不小心碰翻尹甫配药用的雄黄酒,当即现出狐狸相。原来她是一只功夫不够深的狐仙。上次救尹甫的正是她。

箭是猎人所射。一位老者把狐狸送回山中。受过尹甫恩惠的人将尹甫隆重埋葬,又在坟旁建起一座小亭,命为松谷亭,纪念尹甫。亭子竣工那天夜里,狐女跪在那儿祷告了半天。第二天,有人看见一只大鹊自尹甫坟里飞出。

从此,山中有人迷路,大鹊会飞来指路。风雪天,有人困在山中,大鹊会衔来吃的喝的。穷苦人家有人得病,缺什么药,会有大鹊送到门前。有人吟诗赞曰:“生前弃官结草庐,甘守清贫多辛苦。死后依然救苦难,感念神鹊是尹甫。”

千云戏王生

传说,古时候黄山脚下有个善于绘画的王生。他三次未考中进士,第四次进考场前打听到这一任主考官喜欢描绘黄山风景的画,决定献画巴结奉迎主考官。他进了黄山,十天后画儿画好了,又作诗一首,研好墨准备题于画上。就在他低头涮笔之际,一片“干云”从窗户钻进来,打了两个滚儿又悄然离去。王生提笔要蘸墨,发现砚上一干二净,点墨全无。他环顾四周,见窗前一丝云雾正在散去。“莫非有云喝了我的好墨?”王生愣了一下,又研好一砚墨,藏于桌下探出脑袋观看云如何吞墨。怎奈半个时辰过去,不见云来。出门去找也没有找到,进门一瞧,墨又被吃了,墙上还留下一首诗:

“昨日梦香墨,今晨口干渴,偶尔过窗前,请君莫怪我。”

王生读罢,呆站在那里。这时,一股浓云冲进门窗,屋内顿时大雾弥漫,转眼之间又散尽。刚画好的画儿不见了,桌上还留下一首诗:

“欲求功名本常心,歪门斜道不可行。借画换钱救穷人,堂堂君子有正心。”

王生看罢,急忙收好纸墨笔砚,下山去了。

从黄山回来,王生记着云对他说的话,不敢再起献画的念头,怕灵气十足的云给他带来麻烦,日日埋头苦读,文章写得略有长进。眼看考期将临,王生又起了献画之心,还想借献画的机会为考官送上银两。于是,他忘了云的劝告,依胸中所记画了一幅比上次还好的画,献给主考官,并进行贿赂。果然,王生如愿以偿,考中进士,封了县官。他好不得意。

王生赴任前两天下起大雨,雨后四处是云雾。天一放晴,王生上了轿子踏上官道。轿子走出十里,背后来了一帮骑快马的衙役,不由分说拖王生出轿,把王生押走了。原来,王生献的画上有一首诗写道:“黄山百里风光好,恩人泽惠德行高。千秋光芒共日月,再生我父乐一笑。”可大雾过后变成了——“考官大人心肝黑,收我好画又受贿,莫看今日乐逍遥,明日出门遭天雷。”

考官一怒令人抓来王生,以辱骂朝廷命官罪,先打一百杖,收回进士身份,又除去官位,流放边疆。事情传出去,主考官也被革职查办。

龙须草传说

黄山到处长著一种野草,这种圆杆儿草长得葱绿葱绿的,一蔟一簇的,细细长长的。黄山人说这是轩辕黄帝的胡须,叫做龙须草。这又是一段小故事。

从前,黄帝在山上炼丹,炼了一些时日,他和当地老百姓相互处得很好,老百姓也都愿意亲近他,很尊敬他。皇帝把炼的丹药吃了以后,心里既高兴又发愁。高兴是因为吃了神丹便会长生不老;发愁,是他舍不得老白姓,老百姓也舍不得他,但毕竟还是要分手啊!他便把老百姓招来,向他们告别,许多老百姓齐声喊道:“皇帝皇帝,带我们一起上天吧,听说那里太好了!”皇帝说:“你们没有吃过神丹,飞不上去......”话未说完,皇帝的两只脚便渐渐地离开了地面。这时,有几个老百姓冲了上去一把拽住黄帝的胡须,皇帝急得连声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啊!”就在这说话的当口,皇帝的胡须拽断了,那几个老百姓从空中落了下来。

皇帝的胡须被大风一刮,吹落得到处都是,落在山峰上,悬崖上,岭头上,山坡上......说也奇怪,胡须落到的地方,很快就长出了又细又长的圆杆儿绿草。哇,皇帝的胡子变成草了!当然罗,皇帝是真龙天子嘛,这种草理应叫龙须草了。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俊郝
  • 趣闻 从安子
  • 趣闻 心远
  • 趣闻 赤瞳兽
  • 趣闻 南承曜
  • 趣闻 绝情
  • 趣闻 旭昌君
  • 趣闻 睫下伤城
  • 趣闻 戊辰
  • 趣闻 凡双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