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 谜一样的民族(14)
嘉美子
犹太会堂是犹太人进行集体宗教活动和宗教教育的场所。它是犹太人散居期间的宗教活动中心和沟通个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一般认为,犹太会堂是在公元前586年所罗门圣殿(即第一圣殿)被摧毁,犹太人沦为“巴比伦囚虏”时开始出现的。它取代圣殿的作用,使流亡在外的犹太人有一个向上帝祈祷和学习、研读经书的场所。公元70年,耶路撒冷和第二圣殿被毁,犹太人的献祭活动和祭司制度也随之中止,从此犹太会堂的作用和意义更加明显,最后成为世界各地犹太人进行宗教生活的活动中心。犹太会堂也表明某一地区犹太人存在的标志。按犹太教规定,在某一地只要有10个犹太成年男子就应该自行组成社团,设立会堂。这说明犹太人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一个民族,哪里有犹太人,那里就会有犹太会堂。遍布世界各地的犹太会堂对保存犹太民族的共同信仰、共同文化、共同感情、共同特征和民族活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犹太教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产生过一些不同的教派,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基督教原先也是犹太教的一个派别,伊斯兰教同犹太教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纵观世界思想史,一种思想,一种宗教在其延续和发展过程中产生分歧、变革,最后形成各种派别,这是思想发展史的一个基本规律。犹太教虽从其创立之初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之处,但也没有超出这一规律。因此,犹太教传统本身无论被其信徒视为多么神圣,对犹太民族产生过多么重大的作用,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根据宗教观点的差异,犹太教主要分为三大派,即正统派、保守派和改革派,但它们都是由自公元70年圣殿被毁后的法利赛派通过《塔木德》文学的流传发展而来的。《塔木德》的权威性仅次于希伯来《圣经》,它为犹太教规定了宗教生活的准则和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德伦理规范。
直到16世纪,流散区里的许多犹太人生活在特定的隔都里,与外界很少往来。他们管理自己的事务,恪守犹太教法典,所以当时并没有今天的这种教派之分,大家都是正统派。但17世纪中叶以后,一些犹太思想家因受西方近代科学思潮的影响,开始对古代拉比的权威、统辖教徒一切日常生活的《塔木德》和中世纪经院哲学思维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疑问。他们努力设法使信仰与理性、礼仪与意识和实践相一致。18世纪,德国犹太解放运动先驱者和犹太思想家摩西·门德尔松主张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宗教信仰。他积极提倡传播科学知识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放弃文化孤立主义,广泛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但这样很可能使犹太教走向世俗化。门德尔松是近代犹太历史上最早提出对保守的犹:太教作出某些变革的一位犹太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