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一曲祭英灵
月下独酌
嵇康人中龙,义不可当世。
视彼盗国贼,伎俩如儿戏。
时辞荡汤武,千载有生气。
临命索琴弹,聊示不屑意。
——(明)杜浚《嵇康》
嵇康,字叔夜,战国时魏国卓越的音乐家、诗人和思想家。生于公元233,卒于公元283年,谯国人(今安徽宿县)人。
嵇康著述甚丰、多才多艺,有十卷《嵇康集》传世,其中不仅有诗词文论,也有阐述自己音乐思想的《琴赋》和《声无哀乐论》。他“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而尤其擅长《广陵散》一曲。他认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自幼至终,琴伴随他一生。他所创作的琴曲《嵇氏四弄》与《蔡氏五弄》并称为《九弄》。隋炀帝曾把能否弹奏《九弄》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嵇康的才艺被众人推祟,后人把他与另外六位挚友(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称为“竹林七贤”。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分割,连年厮杀。在魏国统治者内部,曹氏和司马氏之间的政治斗争也日益尖锐。嵇康乃魏宗室长乐亭王的大夫,曾任魏之中散大夫。当嵇康得知司马昭要想夺取曹魏的政权时,他是极力反对的。这显然为司马昭所不快,他把嵇康视为眼中钉,找到一个阴谋叛乱的罪名,把嵇康处以死刑。
临刑当天,嵇康气宇轩昂地走入刑场,已把死亡置之度外。他抬头仰望,见时日尚早,想到了自己心爱的琴,想起了慷慨激昂的《广陵散》,他要求再弹一次《广陵散》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嵇康拿到琴,手落弦上,弹出了慷慨之声……正因为嵇康有着很深的音乐功底,所以,他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共同向司马氏要求“请以为师”,但未被允许,使“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本传)。因此,嵇康的名字始终与《广陵散》联系在一起。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雅量》中用精练的笔法述说了这件事,悲壮之情,溢于言表,文曰:“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这正是:
流水音长在,青霞意不转。
独悲形解后,谁听广陵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