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 屈原
睿范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屈原以上古帝王颛顼氏为先祖,属楚国公族。
屈原在青年时代就有远大的抱负,二十几岁时,便深得楚怀王的信任,被任为左徒。《史记》说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他曾奉命出使齐国,订立齐楚联盟,力图牵制秦国的力量。他为怀王起草“宪令”,企图使楚国“国富强而法立”。但是,屈原的政治活动遭到了楚国统治集团中保守势力的代表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等人的嫉妒和反对,他们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于是,楚怀王“怒而疏屈平”,并将屈原降为三闾大夫。屈原的见疏被贬,正给秦国以可乘之机,秦王立即派张仪到楚国,贿赂靳尚、子兰、司马子椒、郑袖等人,破坏了齐楚联盟。
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一再遭到破坏,政治上失意。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被放逐到汉水上游。怀王三十年,屈原从汉北回到郢都。这一年秦昭王逼迫怀王割地称臣,并拘留楚怀王。顷襄王即位后,进一步加害屈原,把屈原放逐到江南的沅、湘一带。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春,秦将白起率兵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悲愤至极。相传就在这一年的五月五日,他自沉汨罗江,以死殉国。
屈原之世,正是楚国由盛转衰之际。当初,在战国七雄中,秦、楚两国最强,都有统一中国的可能。所以《战国策·楚策》中有“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的说法。楚怀王时,秦国积极向外扩张,决心灭掉楚国。为了祖国的生存和强大,屈原在外交上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在内政上积极主张举贤授能,铲除奸佞,建立法度。但是屈原满腔的爱国热忱,遭到国内外的黑暗势力的摧残,终于以身殉国。
屈原对祖国强烈而深沉的爱,是中华民族崇高爱国精神的光辉典范。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的作品有二十五篇,只标篇数,未载篇名。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中标明属于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篇数与《汉书》所载相同。
屈原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司马迁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勉励自己,坚持写成《史记》;他在《屈原贾生列传》中赞扬屈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唐代诗人李白在《江上吟》中说:“屈原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也说:“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所以刘勰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文心雕龙·辩骚》)
屈原最著名的诗文:《离骚》《九歌》《天问》
“离,别也;骚,愁也。
《离骚》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自“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女嬃之婵嫒兮”,至“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为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描写屈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顾。叙述屈原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写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锻炼才能,并决心报效楚国的愿望;描写他激励引导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国富强的理想,和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然而由于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实践触犯了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们的重重迫害和打击,诽谤和诬蔑漫天而来,而楚王也听信谗言,疏远和放逐了屈原。
后一部分主要描写屈原对未来道路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首先,女嬃(xū)劝他接受历史的教训,不要“博謇(jiǎn)好修”,而要明哲保身;但是屈原通过向重华陈辞,分析了古往今来的史实,否定了女嬃建议;于是屈原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的历程。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