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望谟特色饮食文化
七街怪人
望谟是布依语“王母”的谐音,算是贵州唯一以布依语命名的县。境内有布依、苗、汉、瑶、壮等19个民族,总人口32万,其中布依族占总人口的64%。勤劳的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饮食文化。花糯米饭、褡裢粑、魔芋豆腐、虾巴虫、米花糖……香喷喷、辣呼呼、甜蜜蜜,让人馋涎欲滴。
花米饭
花米饭是布依族清明时节必做的美食,家家户户祭拜祖先不可或缺,用五色糯米饭供祭祖宗,祈求避灾免祸,期待丰衣足食。
花米饭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全部是原生态的土办法。首先选好自己家里种植的上等晒干糯谷,去掉谷壳,放到木制风簸里把糯米簸出来,白白净净,然后放到清水中洗净后,倒入竹筛子中晾干。所有染色材料,都是山上采摘纯天然的植物,比如黑色是用枫香树的嫩叶,黄染料可用黄花或黄栀子、黄姜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提取,红染料和紫染料其实是用同一品种、但叶子形状不同的红兰草经水煮而成。将这些植物制成红、黄、蓝、橙、黑等不同的汁液,之后将洗净的糯米分别浸泡其中,待各种鲜艳的色彩深深浸透米质,糯米就染成彩色,将染色的糯米混合放到木甄子里蒸熟即可。
花米饭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味道鲜美、醇正平和、且有微甘,吃起来令人回味无穷。用天然植物染成的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灰粽子
灰粽子形似枕头,也叫“枕头粑”,是望谟布依族过年过节的特色食品之一,每逢春节,家家备办。
灰粽子颜色灰黑色,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配以米豆、猪油、肉片、八角、草果、食盐等佐料,用专门的粽子叶包装,稻谷穗杆包扎而成,分沙心、肉心两种,味道不同,热吃冷吃各有风味。油煎或烧烤其味更佳。灰粽子制作很讲究,先用糯米穗杆烧成灰拌水,与糯米反复揉搓,将糯米染成灰黑色,拌好佐料后包成枕头状,一般重半斤,大的可有斤把重。包好的灰粽子要放到大锅里水煮,大火、小火交替煮数小时就熟了,大老远就闻到一股清香的粽子味。粽子叶的味道和糯米草的味道很单纯的混合在一起,吃起来口感细腻,带着一股天然的草木灰清香味,让人回味悠长,久久难忘。
虾巴虫
虾巴虫是生长在河中石头下的一种水生动物,形似蜈蚣,身体扁长,有节,两侧对称有脚,头部有钳,乍看令人可怕,有黑色棕色两种。煮虾巴虫时,要先放些食盐,使其吐出肚中的污物,然后用菜油炸脆,味美可口,是很好的下酒菜。虾巴虫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堪称望谟的土产名食,布依人称之为“河参”。
板陈糕
板陈糕是望谟县风味独特的民族传统保健食品,它运用多种原材料制作而成,营养十分丰富,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在望谟县的民族食品中颇有名气。
板陈糕属手工作坊生产,其特点是口感柔软,回香醇甜。板陈糕的制作很讲究,它用优质糯米、苡仁米、白糖、核桃和花生仁、芝麻、小麦胚油等16种精料调配,经过滤干水分、微火炒、加工细粉、浸发、熬制发糖、铜镜压板等近30道工序制作而成,所取用的天然植物原料,不含化学元素,有补脑、健胃、润肺等保健功能,还有利于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和抗衰老的作用。
板陈糕荣获“贵州省保健精品”和“中国保健精品”称号。板陈糕的制作技艺,还被选进《中华传统食品大全》。
米花糖
米花糖历史悠久,是布依族的特产食品之一,据说已有百年历史。
米花糖在食材、配料上,比较讲究,传统的纯手工制作,先将适量的菜油舀进锅里,几分钟后,将麦芽糖或者麦芽、白糖下锅,熬10多分钟后,再放花生、芝麻等材料。然后将爆米花下锅,再将成堆的米花糖倒入专用的方形木箱里,用菜刀抹平、压紧、切块。不到半小时,米花糖便做成了。也可以直接捏成拳头大小的圆团。手工制米花糖的每一个过程都很重要,如爆米花浸泡在熬好的糖汁的时间、油的温度、各种配料的比例、熬麦芽糖的时间等,如果把握不好,米花糖就可能太硬、粘不稳、不酥脆。
雪白的爆米花颗粒挨挨挤挤凑到一块,亲密无间。轻轻咬一口,嚼在嘴里香甜不腻,甜丝丝、脆生生的,非常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