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传统建筑文化
浮生绘毕
重庆一般民居院落十分窄小,形成极小的天井,仅供采光通风所用,易保持阴凉,且因势就形,占地面积较小,布局相对自由。只在较为平坦的地方,有一些名门望族较大的院落。在较大的民居院落中,敞廊、敞厅较多,并成为居民生活中交往的场所。
重庆民居建筑结合地形,其底层下部为架空的干阑式吊脚楼结构,或者根据地形形成多层出入的多层民居。民居中“筑台”、“悬挑”、“吊脚”、“拖厢”、“梭厢”和“爬山”等手法使用很多。
传统建筑的材料使用
重庆传统民居多采用抬梁、穿斗等木结构形式。木构部分多为木料本色,柱涂黑色,门窗涂浅褐色或枣红色。建筑墙体材料多采用木板、竹笆夹泥等夹壁墙体,或版筑土墙,白色外墙,少使用砖石墙体。屋顶多使用小青瓦,出檐以及山墙出挑深远,不仅使得屋前有回廊,也使得墙体避免雨淋。
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
重庆传统民居建筑,经历了干阑式、寺庙式、园林式、西洋式的多个过程。 重庆普通民居装饰较少,建筑颜色较为暗淡,形式朴素,空间幽深。民国期间,由于抗战所造成的大量内迁,使得重庆民居中出现了许多西洋式的建筑与园林式的别墅公馆,特别是在市郊地区。
重庆地形特殊,无法像平原城市一样统一规划,基本上都是因地制宜、依山而建。虽然乱但也很美,做到依山傍水,层次感强。重庆和香港有一定的类似之处,规划是以实用先行,复杂中透露出简单实用。由于重庆的特殊地质条件,地基处理容易实现,给高层、超高层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技术条件。
吊脚楼
重庆土家族吊脚楼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
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
典型的吊脚楼一般分两层或三层,一面背靠斜坡,另外三面用木柱支撑形成楼面。吊脚楼底层面积一般较狭小,不住人,主要用来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二楼是住处,二楼楼面和屋檐伸展出来的悬空部分多用木雕装饰,这种依山悬空的建筑样式,是“吊脚”之名的由来。如有三层,多用于堆放粮食。吊脚楼的建筑布局主要根据山居特点因地制宜,首先,不占耕地,并且充分利用地形,节约部分建材;其次,底层不住人,可以防止野生动物骚扰侵袭,同时可以防潮。
如今,重庆主城区的吊脚楼大部分已拆除,只有渝中区洪崖洞还有经现代改造过的吊脚楼娱乐餐饮街;在区县少数古镇如西沱古镇、东溪古镇、白沙古镇等,仍保留了部分吊脚楼。
重庆古城门
在重庆朝天门广场西侧墙上,有一副清乾隆年间绘制的《重庆古城图》。图上的重庆城有朝天门、西水门、千厮门、洪崖门、临江门、定远门、通远门、金汤门、南纪门、凤凰门、金紫门、储奇门、人和门、太平门、太安门、东水门、翠微门17座城门,且在翠微门、太安门、人和门、凤凰门、金汤门、洪崖门、定远门、西水门8座门下分别注了一个“闭”字,表示其为关闭的门。我国古代的城池一般都按东南西北4个方位开辟4座城门,而重庆有17座城门,分为9开8闭。
古时筑墙主要是用于军事防御,城门则是供人出入。重庆城三面环水,一面倚山,地形复杂,地势蜿蜒崎岖,不能像其他城市那样方方正正地筑城墙,正南齐北地辟城门,只能按照地理条件及交通需要因地制宜,因而城墙不是“横平竖直”的直线,而是随山就水的曲线,故城门的开辟也只能随山就水,按需而定,所以远远超过东、南、西、北四座城门。
据考证,自宋朝始建洪崖门后,各朝各代都按当时军事和交通需要别筑有城墙,辟有城门,但有都不“系统”、不“规范”。集重庆城门之“大成”者,乃明朝洪武年间重庆守将戴鼎。戴鼎镇守重庆期间,对前人修筑的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修缮,新构筑了临江门等重要城门,完成了重庆城门的“系列”建设工作。相传戴鼎筑城辟门时,请了一个高明的风水先生看地形测风水,并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来确定辟门方位,以“九宫八卦”之象来辟门数量。据《古城重庆》记载,戴鼎筑城辟门时,“有意识安排九开八闭”,是按照九宫八卦之象定的,九开八闭恰与九宫八卦相吻合。
重庆气候炎热,房屋密集,极易失火,火灾历来是重庆的一大隐患。凤凰门、洪崖门等八门是离江较远、规模较小(构建时有意识地小于靠江边的朝天门、临江门等“水”门)的“旱”门。“旱”者,“火”也。五行之中“水”是克“火”的,故而人们便将靠江的朝天门、千厮门、临江门、通远门、南纪门、金紫门、储奇门、太平门、东水门9座规模较大的“水”门开着,将18座旱门关闭着,且除金紫门与储奇门外,每两座“水”门之间夹一座“旱”门,如朝天门、东水门之间夹翠微门,东水门、太平门之间夹太安门等。如此一开一闭连城一个环状,以水克火,防止火灾发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