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二十四景(2)

我自知

莆田二十四景之柳桥春晓

柳桥,古称柳塘,位于城厢区的顶墩村,距市区约1公里,三面临河,沿岸植柳,间栽荔枝。冬去春来,一棵棵柳树呈嫩绿的颜色,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数不清的像绿丝带一样的柳条来,放眼望去,全是碧绿的海洋。荔树也一棵连着一棵,每棵的叶子都是新绿的,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阳光明媚,鸟儿在树上唱着婉转的曲子。澄清的木兰溪水缓缓地流着,鱼儿在柳树的倒影里自由地遨游,成群的鸭鹅也在水中尽情地嬉戏。船行舟走,货来物往,如水上的闹市。偶尔下起毛毛的细雨,柳塘更清新了,故有“柳桥春晓”之称,为莆田廿四景之一。

这里有一座桥,名曰“柳桥”,为宋代李富所建。据说,那时,城南以外之人来往县城,须在顶墩渡口乘搭渡船而过,可多次发生沉船亡难的事件。李富耿耿于怀,决心在此造桥,方便民众。于是,他在涵江等地的桥梁竣工后,即四处奔走,多方劝募,又出巨资,亲自主持施工。在他的带领和民众的努力下,桥建成了,因桥的两岸有垂柳成荫,便取名“柳桥”。自此,柳桥代替了柳塘,“柳塘春晓”也成为“柳桥春晓”了。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邑人、万历四十年进士兵部侍郎彭汝楠辞官归里,在此隐居,建有十六世纪江南著名园林“岸圃大观”,有“烟鬟阁”、“情依楼”、“蕉声馆”、“剩水居”、“漏香廊”、“浮水舫”、“云来树”、“见山寺”、“隐花阁”、“寸草庵”及“桂园”、“荔径”、“壶天”、“樾庵”诸景,当时书画家董其昌书有“岸圃大观”字,画有“岸圃大观”图,柯无瑕为之作花卉写生,称“岸圃花志”。彭汝楠还撰有《岸圃大观图说》。明末清初,彭汝楠的儿子士瑛,参加了朱继祚领导的抗清义军,收复了兴化城。清兵攻破兴化城后,这一园林被夷为平地,而今荡然无存了。

这里有座新近重建重修的坐东朝西,以“法显神灵”为匾,“宫对文峰秀,殿濒兰水长”、“位镇柳塘胜地千秋显,神昭西境新宫万载灵”等为联、祀三位真君的灵昭宫,在柳塘的佳址上又香火鼎盛了。

古桥犹存,新桥再立。新建的柳桥,横跨在木兰水上,成为开通荔城、城南及新度镇的人来车往的公路桥,明时彭汝楠题刻的“古柳桥”碑石改立在新桥旁。柳桥已成为交通的要口了。

莆田二十四景之西湖水镜

“西湖水镜”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如今是名存实亡,成为历史的遗憾。

洪武十二年(1379)指挥程升,以增设军士,城隘难容,奏请辟城,乃越东北宁真门旧濠(即今观桥头之南)跨乌石山(东岩山),再东下前后埭与旧城合,延袤十有一里,周二千八百三十丈;门四:东西仍旧不变,南改望仙门曰迎仙门,后又改迎和门;北改望京门为拱辰门,东改望海门为镇海门;西门原名肃清门,后更改为永清门。四城门各建观敌楼,巍峨雄伟,极具气势。城墙基广丈六,基石深六尺,高二丈四,分二千九百六十二堞垛,水濠阔二丈,深一丈,因之原北门旧河,其位反在城里中央,河带已经历几百年,湮塞几可旱波。

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岳正左知兴化,城中州峰乌石诸山之水滥流缺道,遂瀣河取土,填雷坛之堑,并筑一闸三堰,引注堰流,在明宗书院前曰上堰,在城隆庙边曰中堰,在元妙观附近曰下堰,再下为兼济河,水出水关入新濠流入股沟矣。

三堰以中大,腹圆成湖,广可十五丈,取名水镜湖,功满之后,荷花盛开,出尘滴露,嫩茎戏麟,风闲翠扇,娇艳竞争。岳正太守邀宾泛舟其中曰:“此乃小西湖也”。并咏诗云:“性癖耽山水,莆阳不负吾,林峦清似滴,城郭隐如无,天险关形势,神灵效画图,全功些子欠,我设小西湖”。自书小西湖三字并诗,将立石湖滨。时有书生林召者,路经石铺,观岳诗后,戒石工莫刻诗“林峦清似滴”之“似”字,石工遂以召言告岳正知府,岳正亲诣问故,召逊谢而徐曰“似与如未免合掌,更似字为‘欲’字如何?”公拍掌大喜,再拜谢字,并赠束帛,遂改“林峦清欲滴”,立石时士林诵岳知府之贤及召之雅,至今传为佳话。

湖之左右两边,园林甚多,以上堰方主事成郁之青莲阁,林知府鸣盛之渔隐水榭,又有西源亭、绿天阁,宋家香皆称名胜;下堰林尚书云同之读书园,尤为妙境。湖滨有宋公祠,郡人报其浚湖功也。1562年倭寇入侵莆田,城陷祠毁湖壅,至万历四十七年(1619)分守徐良彦再浚小西湖,重建岳公祠,并在南北堤岸偏栽桃李,以示扶植斯文之意,其后徐公亦因之并配祀岳公祠。清代湖堤多被附近居民侵用,水中瓦砾废物,随时可见,逐渐堆积成山,一泓衣带,数里镜湖,将又无涓滴而已。

邑人彭鹏,字奋斯,号古愚,初任三河知县,景擢任广东巡抚,以治行卓越,操行导廉,治粤极有政声,曾获高宗纶绍奖荣,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元日劳殉广东任所,因爱桑梓,故遗命罄其多年积俸二千金,嘱彭姓族人再加人力助疏之,镜湖再露清波,迄今三百余年,亦时有修建,始有之“水纹晴外涨,镜镜晓来清。桃李争去放,诗景沁游人。”这些都是旧话。

莆田二十四景之西岩晚眺

西岩,即城西南的西山,位于城厢区的田尾地段,左为太平社区,右为下磨居委会,背靠梅峰,前朝南山,站在山前,放眼四望,城乡景色,尽收眼底。黄昏时分,夕阳一抹,城中楼厦栉比鳞次,炊烟袅袅四起;城郊四野碧绿一片,染满了晚照的余晖;新建的高楼大厦巍然屹立,沉浸在晚烟暮霭里。西山上,夕阳返照,千里流丹,万里生辉,风光如画,令人陶醉,故有“西岩晚眺”之称,为莆田廿四景之一。

山上有建于明代的西岩广福寺,座东朝西,寺分前、中、后三座。前座为张琴书的“西岩广福寺”石匾的山门、金刚殿、钟鼓楼;中座为正中祀释迦牟尼佛,两旁为侍者,左边为韦陀,右边为伽蓝,两侧为十八罗汉的大雄宝殿;后座中为观音殿,左为地藏王菩萨殿,右为极乐清凉,左室为祀无了和月中、体玄禅师的祖师堂,右室为祀国师、礼部尚书陈经邦(1537-1616)的功德堂。两厢以走廊相连,有祖师堂和极恩堂以及僧舍斋房等,其规模不大,然结构严谨,布局匀称,又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它原是陈经邦的别墅,其孙陈钟岱,万历间以荫授户部郎中,居此“西岩别墅”。

明亡清立,清兵入关,南驱直抵福建,莆田沦陷,他与莆田诸名卿公子响应朱继祚,举兵复明,收复了莆田城。不久,清兵大举反攻,起义失败,朱继祚被捕殉国,钟岱毅然削发出家为僧,法号体玄。他先以别墅供奉清修,迎僧驻锡同参,并以祖父陈经邦与月中禅师的特殊关系,常与龟山福清寺僧人切磋问道,往来频繁,又令其妻妾与婢女,欲改嫁不留,愿修行者尽居于岩下另建一座西隐尼寺。他的妻妾及婢女均不肯离去,在西隐寺事佛终身。他一进沙门,自守清规,昼夜精勤,梵修无漏。他九十余岁时,把别墅改建为寺,立名“西岩广福寺”,为龟山福清寺城中廨院,供奉无了祖师和月中祖师的塑像,体玄禅师为本寺的开山祖师。

改寺名后,这里不仅犹存奇石、清籁、林壑、峰峦等自然胜景,而且有花圃、竹院、瓜棚、菜园等人造景物。清初住岩诗僧赵嵩有《偶成》诗曰:“客来何物可调羹,豆熟园中瓜满棚,剪取归厨营一饱,同过竹院听啼莺。”

如今寺宇已修葺一新,庄严恢宏,胜于往昔。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各殿堂计有数十对的石刻楹联,如“东来白马传经藏,西眺灵龟认祖山”,“明月清风无画意,名山胜地有深缘”、“曼陀天雨呈奇彩,般若灵源是妙诠”、“晚眺西天施法雨,早闻南海涌潮音”、“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负廓禅关尘外净,衔山西照晚来红”、“往昔造祗园一乘宗风曾丕振,今兹修法宇六眸廨院又增光”、“就家宅作绘孤园认取龟山看祖刹,挹河流为功德水冯从鹫岭继宗风”等。这些楹联点缀其间,道出其寺的溯源和宗旨。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绮思酱
  • 趣闻 红衣一袭
  • 趣闻 鹏飞君
  • 趣闻 卓尚
  • 趣闻 征战情书
  • 趣闻 克平子
  • 趣闻 阳冰君
  • 趣闻 富贵酱
  • 趣闻 书桃
  • 趣闻 思柔酱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