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摩梭人转湖节
傲阳酱
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周围和木里县屋脚乡屋脚村利加咀组的摩梭人都属蒙古族,该民族十分崇拜自然和祖先,信仰“达巴教”和“喇嘛教”,崇尚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大自然产生了息息相关的联系,摩梭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无不充满着对各种神灵神山、海子(当地俗称的高原湖泊)的崇拜,转湖节就是摩梭人原始信仰的体现。
摩梭人自称“纳”或“纳日”,史籍称“摩梭”或“摩挲”、“摩西”、“摩沙”等同音异字。摩梭人信奉达巴教,元末明初藏传佛教传入当地后,他们在信仰达巴教的基础上信仰喇嘛教教。达巴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拜石祖、崇拜鬼神、崇拜女神、女祖先和女性,是典型的原始宗教。摩梭人至今保留的转湖节便是他们自然崇拜、多神崇拜、祭祀湖神水神和女神、女祖先的方式之一。
关于转湖节的起源,木里的摩梭人称是蒙古贵族从北方带来。盐源泸沽湖周边的摩梭人则流传两个传说:一是说,泸沽湖一带原先是一片洼地,是因为拔出一个大鱼堵住的泉口而成一片1,惟有一个正在喂猪的妇女勇敢机智地跳进猪槽船而幸免于难,这个女子成了繁衍后代的祖先;另说,住在湖东湖西的一对男女神仙情侣被天神拆散,女神的眼泪汇成了泸沽湖。转山转湖就是为了祭祀女祖先、女神。
转湖节分布于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及其周围地区,包括四川的泸沽湖镇的木垮、多舍、博树、舍垮和周围前所、屋角、长柏、盖租等乡的摩梭村落,云南的永宁、拉伯等数十个摩梭自然村落。木里县主要分布在屋脚乡、项脚乡等蒙古族、摩梭人聚居乡村。
农历每月的初一、初五、十五、二十五日,木里为每年的正月初八,是当地摩梭人转湖的节日。相传神仙们在这些日子出来活动,所以摩梭人以隆重的祭祀和节庆方式迎接神灵,敬拜献祭,以求保佑,并与神灵们同乐。各村各户的人纷纷走出家门,形成庞大的队伍开展转湖节庆活动。在木里县有钱人家还请“达巴”伴随。参加活动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鸡、蛋、肉、苏里玛酒等丰盛的食物,扶老携幼,或走路,或骑马,或坐船绕山绕湖,沿途每到一定地方又都有烧香祭祀点,他们便停下来面向湖神、湖西的格姆女神和周围山神念经烧香磕头祈福、吹海螺、敲锣打鼓摇铃等隆重的祭祀仪式,并在山水间抛撒“日鲁补”,即敬神的苦荞爆花,象征敬神的白羊、青羊和丰收。
转湖从清晨开始,围绕泸沽湖及其草海转完一圈,直到晚上方罢。人们边娱乐、边祭祀,一路上红红绿绿的转湖队伍如同一条色彩斑斓的长龙,游动在山水之间。山间冒着烧香的一缕缕青烟,一只只冒着青烟的猪槽船也在湖内相伴而行。湖内船上的转湖者与湖岸上男女遥相呼应。到了中途烧野餐的地方,人们便举行隆重的甲搓舞,对山歌、情歌,同时还举行赛马、摔跤等,欢乐的歌声、笛声和欢笑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在木里“转山转湖”有固定线路,按各家的习俗进行祈祷,路线一般按顺时针进行,徒步行走。每家沿途都有无数固定不变的烧香堆,而且每到一处首先进行烧香、念经。将其中随身带来的各种香料、五谷、牛奶及地寺庙开过光的器物投放在嘛呢堆上或周围。同时将所有吉祥的语言和颂经语一同全部念完,各自祈祷、祝福家庭幸福、子女健康成长,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转山转湖分为大转、中转和小转三种,大转十五天左右、中转九天左右、小转七天左右。
转湖节作为摩梭人古老原始而独特的民俗节庆活动,虽然是原始宗教的产物,但是已演变为固定的传统节庆,并以广泛的参与性将娱乐、歌舞等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活动内容与隆重的祭祀自然神灵活动融为一体,反映摩梭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条和更为虔诚的信仰。
转湖节是摩梭人的原始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内容包含了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独特的方式和古老独特的民风,原始宗教的特征和古老的摩梭民俗特征都十分突出。
转湖中把祭祀泸沽湖女祖先、格姆女神,并把泸沽湖当作母亲之神加以敬拜,充分反映摩梭人母系氏族观念。
转湖节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节庆内容,和其广泛的参与性、娱乐性、展示性和观赏性,为我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有着很高的保存利用价值。
转湖节是人类万物有灵、湖神山神崇拜的历史见证,其文化凸显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保护等理念,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保护生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7月13日,摩梭人转湖节被列入凉山州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