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三块宝石”背后的故事

忘愛

潮剧“三块宝石”背后的故事

潮剧舞台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中,有被称为潮剧“三块宝石”的三个折子戏,它们是《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

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潮剧“三块宝石”,其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日前,广东潮剧院原副院长、潮剧理论家林淳钧老人娓娓而言,道出了此中的故事:

1957年4月,潮剧与琼剧、汉剧组成广东潮、琼、汉剧赴京汇报演出团,潮剧有60人参加,在北京演出27场。而在5月15日,中南海怀仁堂三个剧种的联袂演出上,潮剧所推出的就是《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三个折子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观看后,登台与演员合影。

这是“南国鲜花”的潮剧的首次赴京,并登上中南海舞台,所以著名戏剧家田汉赋诗赞说:“潮音今已动宫墙”。潮剧发源于南戏,虽然已有400多年历史,却只是流行于粤东、闽南的地方剧种。由于潮籍华侨的足迹,也已在东南亚有了影响。但真正的跨越岭南,亮相北京,却是此时开始。潮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不少北京观众眼前为之一亮。

与京剧比,它无疑是一种新鲜的艺术奉献,三个折子戏,不要以为只是小戏,却包含着潮剧最具特色的艺术表演风格,有老旦、生旦、丑等行当的精彩表演。当时潮剧界表演家,老旦泰斗洪妙先生,以独特的男反串老旦的角色主演了《杨令婆辩本》,姚璇秋、翁銮金以传统的生旦角色主演了《扫窗会》,蔡锦坤、黄瑞英合作,以潮丑应工主演了《闹钗》,十分成功,不但征服了观众,同时赢得了许多艺术同行的称赞,而潮剧“三块宝石”,就是京剧艺术家李少春评价之语。

林淳钧介绍说,潮剧首次在北京演出期间,全国剧协召开两次座谈会,全国音协也召开了潮剧音乐座谈会,文艺界人士纷纷发表了看法。《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戏剧报》等,也先后发表了评论文章。

他说,戏剧家孟超先生就十分欣赏洪妙先生的表演艺术,说《辩本》的老旦演员演得很好。从演出中可看出他的功夫不同凡响,不但有外形动作的创造,唱声也十分嘹亮……

《杨令婆辩本》取材于《万花楼》传奇,是潮剧长连戏《狄青全传》中的一折,属老旦应工戏,本折只演佘太君闯殿闹殿一节。但洪妙先生以他男儿之身演活了所扮演的杨令婆这个角色,可谓是传神阿堵。在这出戏中,洪妙先生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致观察,把他看到的老妇人的动作加以艺术化,同时结合杨令婆的特殊身分,通过动作与自己独具特色的唱腔完美的融合,创作出独步舞台的角色,所演的杨令婆因此成为潮剧老旦的一个代表,至今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这出《杨令婆辩本》,洪妙先生誉满北京,也被潮剧界称为“活令婆”。

林淳钧说,洪妙先生出神入化的表演,尤其男扮女角的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曾有观众写信给他,称他为“洪妙女士”,由此可见一斑。

洪妙是个视戏如命的演员,他不识字,却能把戏词强记在脑,并加以揣摩、发挥。他把生活艺术化,更多地生活在戏里,细心观察、模仿老年妇女的举止,并融于所表演的艺术人物中,而长期摸索而形成的真假声运用的唱腔,更是独创了潮剧艺术中的“洪腔”流派。

笔者犹清楚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已经是近八旬的洪妙先生犹活跃于潮剧舞台,唱响了潮剧史上不老的传奇。他的演技炉火纯青,塑造的舞台艺术人物,成为后来潮剧演员所学习的典范。《杨令婆辩本》他演了一辈子,已是不可超越的潮剧艺术高峰。

内容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