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琼台三观
东正桑
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奇特的自然景观,总是让人迷恋。主要胜境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石、九井、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天然古画。武当山由于地处华中腹地,气候宜人,南北动植物都可以在这里繁衍生长。春天山峦滴翠,繁花似锦;夏日风雷激荡,云雾缭绕;金秋林疏叶红,满目清新;冬时冰柱撑天,琼瑶满地。
相传,真武大帝修成大道,五龙捧圣至天宫后,玉皇大帝在琼台册封真武为北极玄天上帝。因此,人们认为武当山琼台是真武大帝的受封地,而备加崇拜。
琼台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光绪时重建部分庙房。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
三观建筑物均利用地形特征,各以中轴线进行对称布局,显得合理而严谨。
琼台上观早废,今存遗址,占地3600平方米,尚存石雕玄武像和明碑。
琼台中观现存元代石殿和清代重建的正殿、配房14间,建筑面积479平方米,包括遗址面积合占地15000平方米。元代石殿位于大殿右,坐西朝东,石结构,九脊歇山顶(已残),石雕须弥座。石殿墙厚近1米,面阔进深1间,建筑面积18平方米。石殿上刻有苍劲有力“琼台受封”和“仙迹风流”八个大字。正殿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硬山顶,清式屋架,前为廊后封檐。面阔3间13.13米,进深9.85米,通高11.03米。
琼台下观,距中殿约1公里,现存正殿、配房等13间,建筑面积571平方米。正殿为清式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屋面为阴阳板瓦。前为廊后为檐,前檐饰11组五彩重昂清式斗拱,正面为隔扇门。正殿面阔3间13.65米,进深10.8米,通高9.8米。殿前北配房在1987年冬被大雪压塌,现存遗址;现存南配房面阔5间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木构架,正面全为木装修。
琼台现存武当山最大的“真武大帝”石像,高有2米多;有4米多长的“龟蛇”石雕,堪称国宝。同时琼台还有着前山缺少的自然景观,在这里仰望天柱峰、狮子峰、金童峰、玉女峰、香炉峰一字排开,势如金镂玉琢的天屏高耸霄汉,其余诸峰均俯身颌首朝向主峰,形成“万山来朝”之奇观。尤其从台下仰视游客宛如在天宫玉宇、琼台画楼之中飘行,真乃天下绝景。明成祖朱棣的驸马都尉沐昕,永乐年间大修武当山之时,曾经游历过琼台美景,并写下了《琼台霁晓》:玉作层台气象巍,宛然图画映朝辉。扶桑弄影云将欲,瑶草呈香露未晞。虚室光浮青鸟去,洞萧声彻彩鸾飞。登险绝顶微风起,吹得天花点客衣。
武当山道观之琼台中观,位于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脚下,是乘索道登金顶的必经之处,此观历史悠远,现存建筑乃明朝崇祯九年时陕西汉中官员捐资重修。该观依山而建,规模不大,但丹墙翠瓦,绿树花香,别有一番风景。真可谓:“丹墙翠瓦锁玲珑,桂子飘香画境中”。整个琼台观保存最为完好的就是现在的中观了。
琼台上、中、下观,说的就是人生上、中、下三种世界观!只有参悟出这三种人生寓意,才算没有白来武当问道!
琼台下观代表着“有善有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不爽”的世界观;显而易见,遵循下观的世界观得到人间福报,有福也夹杂烦恼。
而琼台中观代表着“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的世界观;中观代表的世界观是理性的极致,和佛教中观一致,得到无上智慧。
琼台上观代表着“一切顺逆都是营养,一切人事物都是为了成就自己,感恩一切”的世界观;上观的世界观纯善无恶,感得天人福报,因此总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