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俗谚说解(15)
冰冰郎
鼻公贪出血
意:比喻过分贪心的结果适得其反。
贪竿食,跌死牛。客家世代所居的山野间,多长有一种俗称“芒竿”的野草,属芦苇的一种,往往生在山崖险要之处。
芒竿较一般的芦苇清甜,是牛们特别喜爱的食物。牛虽非人类,却同样知道从悬崖跌落下去,势必一命呜呼。然而正如人们深知股市充满巨大风险,却仍然浸染其中一样,为了吃到那一丛芒竿,牛们总是不顾一切,直到摔得粉身碎骨。
牛还有一贪,即“贪秆食”。
秆者,稻草也。在各地客家农村,每到早稻、晚稻收割之后,便到处可见矗立着的稻草堆、稻草棚,俗称“秆堆”、“秆棚”。
没人力、没时间掌牛,或者严冬季节草全部枯萎了,主人往往就把牛拴在秆堆下、秆棚下。为避免牛胡乱食秆,导致秆堆、秆棚塌陷,主人总是不忘把牛绳束短,使牛头不可能抬到足够的高度,吃到秆堆、秆棚上面的秆。然而金黄色耀眼的秆、美味可口的秆就在头顶上,贪食的牛哪里能心甘情愿放弃呢?于是一试再试,直到牛鼻子(鼻公)被牛鼻圈磨出了血,仍没有享受到它的美餐。
人的贪婪本性更大,甚至远远超过了贪秆食的牛。
日前,俗称中国首富的国美集团主席黄光裕,因涉嫌“操纵市场”而被警方逮捕。弱冠之年已是商界奇才的黄光裕,2004年便以105亿元人民币的身价成功登上了胡润财富榜的首位。但他给人留下的印象不仅仅是亿万财富的缔造者,还有他的光头造型和那句“我的钱还不够花”。
可见贪婪者的结局,比牛鼻公贪出血还要悲哀。
鸭子大过鹅
语意:比喻妄自尊大,自以为是。
鸭,水鸟名,俗称鸭子。分家鸭和野鸭,嘴扁,颈长,脚短,趾间有蹼,善游泳。野鸭会飞,家鸭则不能。
鹅,家禽,鸭科。像鸭但比鸭大,额部有肉瘤,颈长,嘴扁而阔,腿高尾短,脚趾间有蹼,羽毛白色或灰色。善游泳,吃谷物、蔬菜、鱼虾等。
鸭子自以为比鹅还要高大、威武,这就无异于夜郎自大了。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开发了中国西南之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属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询问汉使:“你们大汉与我滇国相比,谁的疆域更大一些?”后来汉使者返回长安经过夜郎国(今贵州部分地区),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
夜郎国君本无意向汉王朝叫板,盖因地处偏僻、山隔水阻、信息不通等因素造成。后世“夜郎自大”之谓,实为大国沙文主义者的误解。
鸭与鹅却截然不同,每天同被主人家圈养在一起、放牧在一起,彼此再熟悉不过了。仍有鸭子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比鹅还要牛高马大,如此行径,实在是自欺欺人。
妄自尊大者,无不贻笑大方。尊重事实,或曰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接近事物的本质。
牛牵江西还係牛
语意:借指愚蠢之人本性难改。
客家人俗称一生劳碌之命为“做牛马”,称不用脑筋、只知道埋头苦干的愚笨之人为“死牛”,称鲁莽、迟钝而有大力气的人为“蛮牛”。尽管客家社会对牛这种家畜非常尊重,但将人比喻成牛的时候,“牛”便成了“愚蠢”的代名词。
两宋时期,赣南一带客家先民有利用农闲外出经商的传统,主要是上广东从事贩牛、贩私盐等营生。《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说:“赣、吉之民,每遇农毕,即相约人南(指岭南,即广东)贩牛,谓之作冬。初亦将些小土布前去博买。及至买得数牛,聚得百十人,则所过人牛,尽驱人队。”
广泛流传于粤东各地的客家俗语“牛牵江西还係牛”,正是对上述历史的民间记录,同时也表明赣粤两地客家源远流长的关系。
其实愚蠢并不是因为做了蠢事,而是做了蠢事还到处宣扬。所谓大智若愚,讲的是为人要善于隐藏自己智慧和缺陷,也就是说,当你置身于一个人人都愚蠢的群体中时,你要有先知先觉,但却要表现得无知、愚昧。古罗马《朝圣者便笺》云:“在行动中,智慧女神跟着大多数人走。”
可见愚蠢与聪慧并不是绝对的,所谓“牛牵江西还係牛”也是相对的。因为知识过多忧愁而死的,是蠢人,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真正无思无想、恍若白痴的人,是极少数。
再看一些智者、刁人的所谓聪明吧,总是赞美昨天的事物,固执地认为外面的世界才精彩,又或者嘲笑一切,悲叹一切。要我说,这才是真正的“牛”,缺乏理性,毫无豁达,还自以为聪明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