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俗谚说解(17)

冰冰郎

卖花说花香

语意:类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比作充分展示自我,全力推销自己。还通常指自吹自擂之人,形容说话做事不切实际。

卖花的说花香,卖菜的夸菜鲜,各有一套。

最擅长“卖花说花香”而自卖自夸的,首推北宋时期的王婆。不过王婆卖的不是花,而是瓜。

王婆其实是个男人。他姓王,名字叫王坡,因为他说话总是滔滔不绝,甚至有些絮絮叨叨的,做起事来也婆婆妈妈,人们就送了他一个外号——王婆。王婆的老家在西夏(现新疆、青海、甘肃一带),靠种胡瓜为生。所谓胡瓜,就是现在的哈密瓜。那时,北宋边境经常发生战乱,王婆为了避难,就举家迁到了开封(时称汴京)乡下。

胡瓜外表粗糙,那个时代的中原人大多不认识这种瓜,所以尽管这胡瓜比普通的西瓜甜脆上十倍,还是没有人来买。王婆非常着急,于是向来往的行人一个劲地夸说自己的瓜怎么好吃,并且把瓜剖开来让大家品尝。起初还没有人敢吃,后来有个胆大的上来咬了一口,只觉得好像蜂蜜一样的甜美,于是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王婆瓜摊的生意便渐渐兴隆起来。

一天,宋神宗微服外出,一时兴起来到集市,只见那边挤满了人,便问左右:“何事喧闹?”左右回禀道:“启奏皇上,是个卖胡瓜的在招徕生意。”宋神宗心想什么瓜这么招人?于是上前非要看过究竟不可,只见王婆一边比划,一边口若悬河夸说自己的瓜好。见到宋神宗也因为不知道而不慌不忙,还让皇上亲口尝尝他的胡瓜。皇上一尝果然甘美无比,连连称赞,便问他:“你这瓜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吆喝不停呢?”王婆说:“这瓜是西夏品种,中原人不识,不叫就没有人买了。”

宋神宗听了大为感慨,说道:“做买卖还是当夸则夸,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好?”此语一出,便迅即流传黄河南北,直至今天。

由于人们对新生事物缺乏了解,从未见过,从未接触,因而总是缺乏热情,更甚至诸多怀疑。这种时候,传统眼光、习惯思维起着关键作用或主导作用。如何改变旧观念,将你的新产品、新鲜货快速推向市场,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乃市场营销的当务之急。

在中国,推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还很短,各种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层出不穷。卖花说花香,天经地义,然而把花说成是灵丹,是妙药,能保长生不老,这就已经过分了,不仅故意夸大事实,更有欺骗消费者的动机和嫌疑。

药品行业、保健品行业、食品行业、房地产行业等等,这些关系到千家万户民生的企业、品牌,为了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运用广告轰炸,向消费者强行灌输有关信息,其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脱离实际自吹自擂,把老百姓蒙在鼓里,这就是恶意了。不错,第一桶金是掘取到了,第二桶金也掘取到了,甚至第三桶金、第四桶金也都赚得盆满钵满了,可是鼠目寸光的经营者们仍不思悔改,重新以诚信创业,结果毒奶粉、毒米等假冒伪劣一直占据很大一部分市场。平民百姓遭受欺骗、蒙受损失的同时,企业也必然随之一落千丈,甚至彻底跨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表面看来不可能,事实上屡见不鲜。

卖花说花香,诚信第一。

斋公买茄

语意:原指贪便宜,借喻不明事理。也指事与愿违。

斋公即道士。

客家地区庙多,道观却少有。客家道士们大多居家,且无不结婚生子,过的几乎都是世俗的生活。又因为师从道教,故信从教义教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餐餐吃素,俗称“吃斋”,故名“斋公”。

“斋公买茄”有一段流传甚广的故事。

从前一个刚刚学道的小斋公,在“师傅”的交代下去圩市买菜,预备七月半鬼节(即中元节)普度打醮所需。由于第一次赶圩,颇有小和尚初次下山去化斋的意味,凡事都觉得新鲜、奇异,却因为教导未足,对诸多事理缺乏了解,因而办起事来就难免似是而非,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正值夏令,街面上各色各样的蔬菜、瓜果琳琅满目,看得小斋公直眼花缭乱。过去客家人买卖东西多不讲斤两,而是论个数。有些东西大个的好,有些东西小个为赢,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小斋公未必尽识货,却自以为聪明,样样都挑大个的买。尤其是买茄子,不大不小的都一概不要,挑三拣四,翻来倒去。小斋公买回去的茄子,个头是大,却全部都老得已经没法吃,因此遭来“师傅”好一顿臭骂和数落。

如此斋公心态,实质上就是杀鸡取卵。为了获得某些好处,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满以为拣了便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得不偿失。

“斋公买茄”的另一种表现是贪图近利,表面上是得到了西瓜,却因此带来隐患,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到头来连芝麻都一起丢了,什么便宜也捞不着。

事实上,并非所有付出都能够得到理想的回报,投之以桃,报之于李,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进一步而言,栽下桃树尚能得到李,还多少有些安慰,更多的可能却是桃李都没有得到,空欢喜一场。小斋公卖茄子便是这样一个典型。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三百六十行,行行更加专业化,这就迫使人们精益求精,而不是做通才。

百事通也罢,万事通也罢,个人是无能为力的,除非一个机构、一个组织长期不遗余力,方可建立这样一种资源共享的平台。

不做全才,但求专才,这已经成为企业、机关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共识。

另一方面,缺乏生活常识、社会常识的人非常普遍,虽然其中与教育机构长期忽视公民教育、素质教育有关,但“斋公意识”更是关键因素凡事贪小便宜,不脚踏实地做人,不诚实守信经营,势必事业无成,企业倒闭,不仅丧失青春、资本,最后连自己的尊严都跌落地。

正确地认识茄子以及其他新旧事物,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人做事,那么事与愿违的事情就可以避免发生,或者少发生。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冰冰郎
  • 趣闻 璇娟子
  • 趣闻 曼寒子
  • 趣闻 若雁君
  • 趣闻 和悦
  • 趣闻 思莲
  • 趣闻 小尼和小玛
  • 趣闻 旭昇子
  • 趣闻 春景氏
  • 趣闻 燕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