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俗谚说解

冰冰郎

客家俗谚说解

蛇声鬼叫

语意:说话阴阳怪调。比喻喜欢闲言闲语,无端对他人进行嘲讽和攻击。

世代聚居山地的客家人,无论老幼,对蛇这种东西都非常熟悉。客家关于“蛇”的俗语、谚语非常多,无不深刻蕴含着客家人丰富的思想智慧。

如“死泥蛇”,比喻愚笨、不灵活的人;“两头蛇”,指两面三刀、搬弄是非的人;“养蛇食鸡”,比喻引狼入室,养虎为患;“死蛇懒拐”,形容一动不动,懒惰成性;“蛇舌猎鼻”,到处寻事造谣;“打牙蛇”,闲聊,谈天说地;“十只泥蛇唔当一条青竹蛇”,十个平庸之人,倒不如出一个强者;“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贪得无厌。

蛇遇到敌人,准备进攻时,总是把红红的蛇信子伸得长长的,一边发出“嗞——嗞——”的声音,十分令人恐怖。至于鬼叫,则更加凄厉、哀号、阴冷。鬼也罢,鬼叫也罢,虽然都是人们虚构的产物,一讲到鬼却人人都毛骨悚然。

不时模仿蛇声、学习鬼叫的人,惯于阴阳怪调地与人交往,好无中生有,对他人冷嘲热讽。这种人总是多小道消息、独家新闻,闲言闲语自然就多从他们口中开始流传。

有时,朋友之间也用“蛇声鬼叫”作为调侃。如,“毋要再蛇声鬼叫了,今晡夜请大家食饭!”(不要怪模怪样了,今天晚上请大家吃饭!)

粤东普宁等地区客家人有“蛇声拐叫”一语,语意与“蛇声鬼叫”基本相同。

盆头讲到钵尾

语意:比喻反复讲述也说不清楚。

盆,盛放东西或洗涤的用具。通常为圆形,开口大底部小,比盘子深度要深。

钵,盛放东西或洗涤的陶制器具。其形状像盆子而较小,一般用来盛饭、菜、茶水等。

盆与钵,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把盆说成钵,把钵说成盆,情有可原,因为事物多有相似,一时难以辨别。然而一如赵高指鹿为马,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则实在用心险恶。

一些人天生口讷,语言迟钝,不善表白。纵有万语千言,也好比酒壶里所装的饺子,怎么倒也倒不出来。另一些人则天性夸夸其谈,一粒芝麻也可以“讲去讲转”(说来说去)说个半天,但这种人往往把握不住事物的关键,即便是“盆头讲到钵尾”,也难以把事理讲清楚。

“六碗八盆十样”,这是客家人宴请客人的三种基本样式,虽然简朴,不事奢华,却十分大方,菜肴实惠量足,盛器则多用盆、钵、大碗,一派古风古俗,颇有特色。

盆是盆,钵是钵,八仙桌上如此,社会生活中也一样。

鬼催命

语意:形容事情非常紧急。

鬼,子虚乌有,却又无处不在,历久不衰,经世不灭。谈鬼、说鬼、论鬼、写鬼、信鬼、怕鬼、祭鬼、骂鬼、驱鬼、打鬼、斗鬼、斩鬼、降鬼、扮鬼、用鬼,人们乐此不疲,中华民族独特的鬼文化也就因此而形成。

至于鬼类,更是繁多。有吊颈鬼、血债鬼、讨债鬼、怨气鬼、勾魂鬼、水浸鬼、无头鬼、好色鬼、催命鬼……不可胜数。

所谓“鬼催命”,即催命鬼来到阳间勾魂、索命,夺取人的寿命,从而使人变成鬼魂。俗谚云:“阎王判你三更死,不得留人到五更。”催命而来的牛头、马面,就在阎王勾销人们生死薄的那一刻,让生人立马变成死鬼。

牛头、马面原本是佛教阴曹地府中阎王和判官的鬼差,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专门从事到阳间捉人、收命,因此又俗称“勾魂使者”。道教则有黑无常、白无常二人,俗称“黑白无常”,专事捉拿留在阳间、不肯入阴间的鬼魂。

“唔要一边鬼催命样,你越激激叉(着急),涯越心慌。”(于都客家方言:你不要鬼催命一样,你越是着急,我就越心慌。)

事实上,心急火燎也罢,心急如焚也罢,急不可待也罢,火烧眉毛、十万火急、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也罢,只会急死人,而不能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何况多数的所谓“紧急”,不过是屎出挖粪坑,临时抱佛脚,怎么急也急不来。真功夫还是在平时,“磨刀不误砍柴功”说的就是这个理。

另一方面,良师益友好比助力车,猪朋狗友则如催命鬼。尤其在网络社会时代,结识朋友务必慎重,否则损友多了,就在劫难逃。

人心隔肚皮

语意:知人知面不知心。比喻事情、事物难以捉摸透彻。

《增广贤文》有云:“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老虎,只能画它的外貌、皮毛,难以画出它的骨头;认识人,只能看见他的外表,不容易知道他心里想些什么。可见,要认识一个人是容易的,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却很困难。因此人们便有了这样的感慨:“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虽说人心隔肚皮,人的心思难以猜测却并非因为肚皮把心脏给遮挡了,而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非物质化,不要说他人难以琢磨,就是自己也经常说不清楚。

尽管如此,客家人交接朋友仍强调心心相印,肝胆相照。俗话说:“听话要听音,交人要交心。”客家人好饮酒,赣南客家“酒道”中,第一杯是喜庆酒,第二杯是祝福酒,第三杯是交心酒。台湾高雄美浓客家则以谚语教育客家子弟“淋(浇水)花淋根,交人交心”。

“小河涨水大河浑,不知大河有几深;打个石头试深浅,唱只山歌试妹心。”过去客家人多以山歌对唱作为彼此交心的工具,尤其青年男女试探恋情真假,更不凭一时的花言巧语,而是听你山歌唱出来的东西。所谓“戏文一半假,山歌句句真”,若没有真情实意,是绝对无法对唱山歌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情感的试金石,日子长了,一切虚情假意都将暴露无遗。

做朋友要知心,做兄弟要交心。

舌嫲冇骨,嚼入嚼出

语意:讽喻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

“嫲”古同“嬷”,本义为母亲的俗称、老年妇女的通称。在客家方言中,“嫲”多指祖母,习惯上较多称“阿嫲”。

客语中,“嫲”还具有“雌性的”意思,如猪嫲、牛嫲、鸡嫲分别指母猪、母牛、母鸡。雌性动物生殖器的特征是凹下的、不能突现的,有类似特征的某些事物也称作“嫲”,如“鲤嫲”,鲤鱼不论公母肚子都比较大,故带上“嫲”命名;“勺嫲”,水瓢因其中间凹下而得名;而舌头放在口腔里,不像鼻子那样显眼,故言“舌嫲”。

舌头是口腔底部向口腔内突起的器官,由平滑肌组成,起着感受味觉和辅助进食的作用,以及作为人类语言的重要器官。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就是舌头,但却是没有骨头的器官。

有一种人,惯于花言巧语,具备“反来反转,顺来顺转”的本领,然而却缺乏基本的诚信,说出去的话不敢承认,承诺过的不敢兑现,甚至纂改自己的原话,以挽回自己面子,不让自己尴尬。“舌嫲冇骨,嚼入嚼出”讲的就是这种人,讽喻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这种人,做人没骨气,行事不仗义,绝非大丈夫。

客家人可以冇权、冇势,可以冇钱、冇财,却不可冇骨气。只要努力奋斗,一穷二白是可以改变的。而没有骨气的人,却只能弯腰、低头地做人,活得没有尊严,活得苟且。因此,客家人平常最恼恨的,就是自己身边冇骨气的人。不堂堂正正做人,不争气,自然是“茶亭碗——过人嘴”了,人人皆可嗤之以鼻。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冰冰郎
  • 趣闻 璇娟子
  • 趣闻 曼寒子
  • 趣闻 若雁君
  • 趣闻 和悦
  • 趣闻 思莲
  • 趣闻 小尼和小玛
  • 趣闻 旭昇子
  • 趣闻 春景氏
  • 趣闻 燕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