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丧葬习俗(10)

不懂我的爱

这天晚上,所有的亲戚、本家也要各具献供前来祭奠。在关中西部,献供多为白面大献糕,24个为全献,12个为半献,也有6个作半献的;有的献6或9碗花样各异的菜肴,名为“食垒”,表示对亡魂饯行,称为“礼祭”。亲友献供时,孝子手持哭丧棒,于门外叩头跪迎,直至迎到灵前。吹鼓手吹奏哀乐,孝子跪地陪礼,俗称“迎献饭”。在耀县一带,“迎献饭”时,须先将死者舅家或娘家的菜肴饭食迎到灵前献上,然后其他亲友的供品才能被迎入灵前供献。

亲友“礼祭”毕,先行“穿神点主礼”,再行“三献礼”。点主礼除延长县是在葬后于墓地举行外,其他各地都是在葬前一夜举行,这是陕西丧葬习俗中极为严肃、隆重的一项仪礼,孝子在葬前数日,就要手持红帖,跪请当地名流作“点主官”,并请礼宾生侍点主官、唱礼序。举行“点主礼”前,要抬轿、奏乐迎接点主官,并用轿或车接礼宾生,专门设点主馆,供点主官、礼宾生居住。

死者的牌位,在死后三周年以前称“灵位”。三周年以后称“神主”。神主牌子用优质木材制成,长约一尺,宽约三寸,讲究的人家还要镶嵌玻璃。木牌子上用毛笔正楷书写“故显考×公讳××府君之神主”,女者写“故显妣×氏××孺人之神主”,左下侧写“孝男×××供奉”,如果死者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又早丧,就要写“孝承重孙×××供奉”。但在写牌位时,故意把“神”字少写最后一竖,“主”字少写一点,孝男的“孝”字空着不写,等举行“穿神点主礼”时,再把所缺的笔划和空着的字添上。仪式开始,孝子跪请点主官入座,礼宾生高唱:“行点主礼”,叉继唱:“孝子磨丹!”孝子将朱砂磨好后,礼宾生又唱:“请点主官安神点主(或“穿神点主”)!”这时点主官严肃地从座位上站起,执笔蘸红墨水,在“神”字上补加一竖,叫“穿神”;在“主”字上补加一点,叫“点主”。礼宾生又唱:“赐孝字”,点主官就在“男×××供奉前加上一个红“孝”字,至此,穿神点主礼告成。

晚上客人到齐后,举行“三献礼”,亦称“家祭”。三献礼就是众孝子按辈份、长幼次序,依次捧祭品献于死者灵前,俗称“献饭”。关中和陕南的“三献礼”略有差异。关中的三献礼是:第一献为死者的子女献馐馔、玉帛、香楮,称“初献”;第二献为死者侄儿献玉帛、三牲(鸡、猪、牛、羊肉),称“亚献”;第三献为孙辈献香茗,水果等,称“终献”。每献各有祭文,内容多为歌颂死者生前勤俭治家,抚老养幼,历尽艰辛和死者平生为人与功绩等赞美之词。祭文自作者少,请人代撰者多。行三献礼,农村有“六拜礼”、“九拜礼”、“十二拜礼”、“二十四拜礼”等形式,由死者的儿女、孙子、侄儿、女婿、外甥等分别采用,以区别生者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仪式开始时,先由男孝子跪请礼宾生出场,礼宾生一般请四人。分左通、右通(合称“通者”)、引站、陪场。通者主要唱行礼仪式,唱的多,而且复杂;引者只唱几句,将行礼者引到灵前祭奠,再引归原位,并朗读祭文;陪场一句不唱。礼宾生出场后,通者高唱“行初献礼”,引者即在哀乐声中引孝男孝女出守灵处,到盥洗处净手、洗脸,然后到灵堂前拈香、燃烛、化纸、三拜九叩,跪在灵柩前面,接着通者又高声唱道:“进茶、进膳、进饼、进祝文(祭文)!”一人手捧祭品,从孝子头顶举过,将所进之物一一置放在祭桌上。通者又高唱:“读祝者进跪,展祝文,读祝文”,读祝文的人就用哀痛的声音朗读,读完,退出灵堂。通者又高唱:“拜初献,孝子大哀”,孝子当即伏地嚎啕大哭。通者又高唱:“初献礼毕,孝子如前守丧,打恭侧坐,伶人以乐侑食。”到此,初献礼结束,礼宾生在侧座用茶点,稍事休息后,开始行“亚献礼”,仪式同前。礼毕,由乐人奏乐曲。或由自乐班唱地方戏。在亚献礼后,行“终献礼”,三献礼完毕后,还要行省食合羹礼,即调盐、醋、浆等。然后通者高声唱道:“百味俱在,一味未食,合家痛哀。”全家孝子放声痛哭,向死者烧纸跪拜,至此,三献礼宣告完成。陕南的三献礼是:①“祀神礼”,内容有告灵、告祖、禀门、祀社、谒旌表、出告牌(各有祭文);②“陈设礼”,陈设香、烛、酒、文帛、馔、箸、玉、饭、仃、纩;③“正献礼”,内容有头合门讲书,设讲书台,由“讲书生”讲《四书》中有关章节;二合门读礼,设读礼庭,读《礼记》中有关仪礼;三合门歌诗,设歌诗楼,歌唱《诗经》中有关诗章。仪式进行中,鸣金(敲钟)、击鼓、并有唢呐、管弦等细乐伴奏。由于“三献礼”的仪礼极为繁琐,往往需要一个通宵才能完成,故建国后已摒弃不用。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不懂我的爱
  • 趣闻 延长线
  • 趣闻 廊里个狼i
  • 趣闻 好散
  • 趣闻 弥猫深巷
  • 趣闻 醉揽月
  • 趣闻 沙雨君
  • 趣闻 心都凉了
  • 趣闻 十里寂
  • 趣闻 瑾色流年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