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丧葬习俗(8)
不懂我的爱
第三节 出殡、下葬
关中和陕北,人死至埋葬,一般在家停柩5~7天,如遇暑天尸体不好存放,也有提前埋葬,然后举行吊唁、祭奠仪礼的,民间称为“偷葬”。而在陕南大部分农村,人们认为“人死无牵挂,入土最安然”,在家停放久了,“人神不安”,反而显得子孙不孝,所以通常在死后第三天就要择时安葬。各地也有灵柩暂不入土,先“殡起来”的陋习,有些富裕人家,棺椁很厚而又封闭很严,为了回避年煞月煞,往往置柩于家达数年之久,也有置棺于野外,棺外砌一层胡基,用泥糊严遮盖,任凭风吹日晒而多年不葬的,俗称“单坟”或“寄坟”。这种现象尤其在陕北较为普遍,例如在清涧、吴堡等县,民间盛行夫妻合葬,认为死者的合葬,犹如活人的结婚,极受人们重视,当地习俗,如果配偶一人先亡,一人尚在,先亡者便不能正式安葬,只能临时寄埋或厝柩于外,要等夫妻双双亡故后再行食葬,一夫多妻或一夫先后多娶者,也要等全亡后才可合葬。另外虽然配偶全亡,但父母仍在,或父母中有一人尚在者,亦不得入祖坟,须等父母全亡后才能在祖坟合葬。如父早亡,母已改嫁,待母年迈后要请回来,请不回来的,便动员户族去抢,有的抢活人,有的抢尸骨,万一抢不回来,则另聘女骨与父尸合葬,称为“冥婚”,这样一来,临时寄埋或厝柩于外者,便较其它地方为多。
旧时每一个宗族都有自己的祖坟,俗称“老坟”,一般为三至五代坟,老壤有埋葬条件的,死者可葬入祖坟,墓穴的位置按辈份及长幼顺序排列,长辈埋在上方,晚辈埋在下方,每排长子居中,如死者叔伯还健在,便给叔伯预留一块墓地。如需另择墓地安葬时,便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俗称“勘舆”或“择阴宅”,民间讲究“藏风得水”的“龙脉宝地”,坟头多向东或向南,按地形有背山、面山、水源之分,以得水之地为上等,藏风之地为次等,俗云“背是儿女水是财,面山带得功名来”。墓前有平坦的大路,叫做“玉带”,也是子孙富贵的征兆。据说风水可以决定后代的兴衰,如果死者埋在了风水宝地,后辈便会人丁兴旺,且能发家致富;如果埋在了犯煞的凶地,不仅后代不发,还会殃及子孙。因此,有些缙绅富户,不惜花费重金选择坟地。
墓地选定后,先请阴阳先生定墓向、划墓口,武功县称“勾穴”,延长县称“点穴”。孝子焚香奠酒,祭告土神,祭毕,孝子先动土挖三锄,将锄从头顶向后扔过,由打墓人拾起锄头继续挖。打墓人请八个,名为“八仙”。孝子要轮番给“八仙”送饭,去时要边走边哭,饭送到墓地要给“八仙”叩头,所送饭食只送干,不送汤,又不能剩饭。墓要在一二日内挖成,墓一般为坑式和窑洞式,窑洞式是先挖一垂直的墓坑,深达丈余时,再在墓坑壁上开口,挖一横向墓道,以备停棺。墓道很宽绰,放进棺材两边还可过人,有钱人家还要用砖石或水泥箍墓。窑式墓多见于关中和陕北黄土塬上,而陕南水位浅,土质疏松,则多为坑穴式墓。
安葬前一天傍晚,要对死者进行一次规模很大的家祭,举行祭礼前,孝子要把祖宗灵魂请回一同享祭,其方法是长子抱亡者灵牌,由户族头人引路,其他孝男孝女紧随,在乐人的吹奏下,去祖坟燃香烧纸,请祖灵回家。请回的祖灵按列祖列宗的辈份摆放牌位,辈份高者在上,辈份小者在下,不能平列。而在蓝田一带,则只请死者同辈中年纪小于死者的亡灵,俗谓“请小不请大”,意为请回死者的长辈,难于安排座位,而请回早年死去同辈中的小者,可在偏旁陪坐。在陕北的清涧县,死者的配偶如先于死者亡故,这天夜里还要把死者配偶的亡魂请回陪祭。孝子手捧死者配偶的牌位和遗像,在吹鼓手的引导下,到村外去烧纸,祭奠,回家后,将两人的牌位分男左女右供奉在一起,谓之“请灵”或“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