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大使公信俗
宛竹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灌口街北侧的凤山祖庙,始建于明朝启祯年间(1621—1644年),是一座两落挑山布瓦顶结构的建筑物。凤山祖庙祀奉李府清元真君(即李二郎,俗称“大使公”)。大使公信仰在闽南、台湾、东南亚各地广为传播,至今已有480年左右,各地崇祀宫庙众多,香火兴旺。大使公是何神道?为何能获闽台及海外万民仰慕而四五百年香火不衰。
大使公来自四川灌口(今四川都江堰灌口镇),佐圣父冰守望蜀,安制毒龙(实为疏浚河道《灌口凤山庙碑记》),变水害为水利,二千二百多年来川西平原效益卓著,成为“天府之国”。嘉庆版《同安县志·祠祀》载:“明时设驿,有四川灌口人为丞,于此奉二郎神炉并一猎犬。后丞殁,遭兵驿废,神炉弃道旁,犬恋恋不离炉侧。忽一日衔到凤山,即守不去,乡人异之,为筑小庵其地,以奉香火”。又因“之后屡著灵验”,乡人鸠众建庙。当年川丞带来的只是一刻有李府清元真君的香炉,乡人不知其像。因有“神现梦于耆老”的造神方法,耆老者,老大也。“神现梦于耆老”,耆老是神的代言人,最具权威。梦中神曰“明日(碑记载三月七日)有官司过此,即予像云。至期果有指挥大使过此,乡人就称为大使公”。
灌口凤山庙供奉的大使公即四川都江堰二王庙的李二郎。凤山庙香火兴旺,山下形成集市。为纪念来自四川灌口的神,该集市名为灌口镇。祭祀大使公的节日有: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即指挥大使显形以塑造金身之日,称年祭(公祭);每年农历五月初四为大使公圣诞日,祖庙举行盛大的祭典;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为“天公日”,祖庙举行盛大的庙会及大使公文化节活动,其间,各种民俗表演和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异彩纷呈。
明时,设深青驿站,上至大轮驿下至江东驿各为六十里,交通便利,深青镇经济繁荣,深青驿丞一职,官小位置却很重要,朝廷派四川人到此任职,完全可能。四川驿吏带李府清元真君神炉来深青是祈望得到家乡神的庇佑。深青溪系坂头、浔江、江东三水汇合处,常有水患,集美的灌口和台湾广为流传的“大使公战田螺精”的传说,与李二郎离堆除孽蛟传说相吻合。人们崇敬大使公是因为他面对肆虐的恶龙毫不退缩,除暴安良,舍己为人。祈求大使公保佑合境平安,风调雨顺。凤山庙门镌有清初重建楹联:“灵昭蜀下籍驿吏而传炉肇湮前代;庙建国初化指挥以著像重镇此帮”。说明四川驿吏传炉,将大使公信仰传入集美灌口的经过。凤山庙建成,香火兴旺,带来了地方繁荣。附近村民及八闽来此谋生者在凤山下摆摊设店,渐成集市,灌口镇因凤山庙祀奉香火源于四川灌口而得名。清乾隆时为凤山庙的鼎盛时期。民间传说,八闽及台湾香客来庙进香者,动辄千人,饭店难以准备这么多的餐具,便有人首创美食,匙仔炸熬大面,经济方便又好吃,堪称厦门第一快餐。(匙仔炸是灌口沿海村庄盛产的蚝<牡蛎>和地瓜粉、韭菜为主料拌以盐、白糖为浆,放在铁圆圈匙内油炸而成,用水煮面包起来,两手捧着吃。同安叫箍仔嗲,厦门叫蚝嗲炸),由此可见灌口繁荣之一斑。
灌口原属同安县管辖,同安常遭水患。民国版《同安县志》载:“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四月二十八日夜暴雨成灾双溪泛滥,崩城毁屋,死者千余”。西柯浦头村“十八墓公”即是此次大洪灾,中十八名不幸罹难者。同安人需要李二郎(大使公)以镇水煞。又有宋时《朱子语录》云“蜀中灌口二郎庙是李冰因开离堆(灌口)有功立庙”之说,后蜀人又将李冰的神力转化到李二郎身上。曾在同安县担任主簿的朱熹推崇李二郎,同安人“何人不读文公之书,守文公之训?”因而大使公信仰更加广泛,迅速地传遍闽南各地。尽管传说不同、神像各称各异,同安及泉州府所属各县,所塑形象为两个红兜小孩相扑戏水,称“日月二大使”或称“相拔公”,有些地方称“太子太保”或“太保爷”。传崇祯年间,崇祯皇帝遇难,有同安之义士(即大使公)前往救驾,崇祯帝感其功而敕封太子太保,灌口信士有称大使公为“三太子”,大概也是出自这一封号。而漳州府所属各庙都按川丞传炉所刻称“李府清元真君”,不管神的名称如何,香火都是源于灌口凤山庙,因而凤山庙被称为“凤山祖庙”。据同安区政协、宗教局1993年调查资料,同安区城乡专祀大使公或其化身日月两大使的宫庙有18座之多(配祀、附祀者更多,尚无统计)。它们是:同安凤岗明护宫、同安阳翟塔亭宫、五显宫、梅山寺二郎殿、大同镇三秀街配福祠、福星楼、北镇之乡食宫、北门瑞福宫。祥侨镇地桥齐明宫、四口圳拱凤宫、上下土楼明护宫、乌涂城内朝西宫、洪塘镇郭山保安宫、西柯镇吕柯厝华藏庵、汀溪镇隘头坤泽宫、新店镇山头水屋宫、林厝王爷宫、浦边保安宫、马巷曾林佛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