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戏(5)

乐容

清代乾隆以来,各地方戏丛生和兴起,出现了戏曲的空前繁荣和发展局面,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不断起变化,因之,也出现了很多种声腔合班的戏班,即使原来同源的声腔,经流入不同地区之后,也各自起变化。同属皮簧声腔的汉剧、湖北汉剧和广东汉剧(外江戏)就有不少差异之处。至于西秦戏,粤剧、外江戏中的二簧调,存在异同,也并不奇怪,因它们各自走了几百年的道路,决不能直到今天仍存在完全一致的同一体,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西秦戏的西皮调与粤剧的梆子(西皮)基本相同,向来艺人们称西秦戏为“上路班”,粤剧为“下路班”。新中国成立前,粤剧艺人还称西秦戏为“大师兄”,可见两个剧种关系之深。

据海丰西秦戏艺人回忆,清末,海陆丰、潮汕各地,曾有三十多个西秦戏剧团,抗日战争时期还有十二个剧团。而且海丰、陆丰、惠来、普宁、潮安、揭阳一些农村,还有过不少业余的西秦戏班。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乐容
  • 趣闻 清昶桑
  • 趣闻 貝多芬
  • 趣闻 涒滩桑
  • 趣闻 陌の路
  • 趣闻 幻想曲
  • 趣闻 酒涡
  • 趣闻 瑞丽桑
  • 趣闻 顺慈
  • 趣闻 长兴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