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和簪花的民俗(4)

远悦

簪花

女子头簪时令鲜花,作为习俗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汉代以后,簪花之俗在妇女中历久不衰,所簪之花有茱萸、蔷薇、梅花、杏花、棠梨、玫瑰、茉莉、牡丹等。簪花女子的美好形象也被文人采撷于诗词之中。如元稹的《村花晚》:“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村中女子将棠梨花作为发饰,明媚的春光中,少女的青春容颜和娇美的花朵交相辉映。刘缓在其《看美人摘蔷薇》写道:“钗边烂漫插,无处不相宜”,描绘簪花女子“花面交相映”的美好形象。

李清照在《减字木兰花》中写自己年轻时爱美、爱俏的心情,也是用簪花来体现:“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诗人词人们无不是用欣赏的、愉快的心情,描绘簪花女子的美好形象,给人以和谐、轻柔、均衡的美感。

不光女子,古代男子也有簪戴鲜花的风俗。在宋代,还成为一些典礼的礼仪,由皇帝给群臣赐花,由中使为之插戴。在古代诗词中,男子多借簪花抒写特定的心理。比如开创中国浪漫主义传统的诗人屈原就有穿戴香花香草的喜好,单在《离骚》中作者佩戴的名贵香花就有江蓠、芳芷、杜衡、留荑、揭车、菌桂、秋兰等十几种。这些都是当时作者被奸佞小人诽谤排斥出朝廷后,美政理想无法实现,却又不屑同流合污,而要固守贞节的矛盾心态的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