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米塑

待机的情

温州米塑

米塑又称“粉塑”,温州独有的民俗工艺,与北方的“面塑”一道称为食品塑作工艺的双绝。

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采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种色彩精制成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工艺品。正背两面还常塑有《三国志》、《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的戏曲人物,染上色彩后,惟妙惟肖,让人真假难辨。与北方的面塑不同,温州米塑大小不限,有的高达数米,防蛀和保存的难度极大。

温州米塑历史悠久,而据记载,温州捏制米塑的民间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出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多用于寿庆、婚嫁、筵席、礼佛等场合。重阳糕上更不可少。尤其在农历三月“拦街福”寿桃山上,众多米塑戏剧人物风姿各异,情韵生动。

米塑是民间传统工艺,米塑“抛梁”、 “寿桃”、 “斛”、 “对周桃”、 “长生娒”,都与民俗活动紧密相关。

过去造新房要择日上梁,上梁仪式上木匠老司安装好栋梁后,将“抛梁”馒头抛向四方,下面看热闹的人抢着接。木匠老司高喊:“抛梁馒头抛过东,代代儿孙做相公。抛梁馒头抛过南,代代儿孙做状元。”(我小时听的,只记住这两句。)现在搬新房,也有人摆“抛梁”,上有一出出戏曲人物造型,比如借东风、打登州、甘露寺、八大锤,米塑就成了摆在新房里供人欣赏的民间艺术品。

民间习俗,人从60岁开始每逢“十”都要做寿,女婿要为岳父岳母送“寿桃”。大寿桃分5层,状如宝塔,顶层为“福、禄、寿、禧(人物)”,往下一层为“八仙”,再往下几层是戏曲人物,多者达百余个,每个身高十一二厘米,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还有,民间祭祀仪式中的“斛”,分斛顶、斛身、斛手、子孙桃、高阁等几个部分,外形塔状,三面一体,内插108个戏剧人物。小孩对周的“对周桃”,常制成两只合在一起,俗称“双连桃”,在孩子周岁生日时,是由外婆家送给外孙的礼物,分给亲友与邻舍,以祈吉祥长寿。旧时有婚后久未生育又望子心切的善男信女,用米塑制成“长生娒”,祈求送子娘娘赐子。

然而时过境迁,米塑经历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鼎盛时期,也随着时代的变革,渐渐少有人问津。由小农经济养育的传统民间艺术日渐式微是无可避免的趋势,大家怕米塑技艺没有传人,米塑精品无法长期保存,会越来越少。如何珍惜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是严肃而迫切的课题。

然而米塑也在创新,创新给米塑带来希望。米塑的题材和用途扩展了,比如,米塑融合厨师摆盘的技艺,频频出现在酒席上。在餐饮行业,冷盘、米塑、菜雕三项烹饪绝技各放异彩,米塑独特的民间题材、丰富的故事内涵、生动的人物造型、精致的制作工艺,使食客大饱眼福。听说温州有人在荷兰餐馆当厨师,菜肴边上以花鸟米塑作花边,尽管菜价高了,但仍受到不少欧洲食客的追捧。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待机的情
  • 趣闻 炳錦桑
  • 趣闻 冷亦子
  • 趣闻 问文郎
  • 趣闻 戊寅
  • 趣闻 乙丑氏
  • 趣闻 盼之
  • 趣闻 熙星
  • 趣闻 攸然
  • 趣闻 夏浅浅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