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屯留民间的圆锁风俗(2)

汝勿离

戴锁

相传,夏王相战死于寒浞手中,其妻后缗为了养活夏后氏唯一的血脉少康(后为少康王),命人铸了一把长命锁,上面刻有“长命百岁”四个字,戴在少康脖子上,寄望少康平安长大成人,如大禹般长命百岁。

后来,少康历经劫难,重振夏朝雄风,开创了“少康中兴”的局面。此事传入民间,人们相信给孩子戴长命锁就能够使孩子消灾免祸,健康成长。

又说,长命锁也叫“寄名锁”,由汉代“长命缕”演变而来。长命锁通常以金、银为材质制成,上面刻有“长命百岁”“福寿万年”等字样。

锁,有锁住、拴牢的意思。人们希望借助锁的含义,将“长命锁”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孩子平安健康的成长。

戴锁,是干儿女生日当天到干娘家,由干娘给干儿女脖子上配戴锁子的庄重行为。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倡导“人心向善”,讲“人生以善为本”,《三字经》第一句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一生向善,当善人,做善事。人们认为,家畜之中羊的性情比较温善,而群羊之中绵羊又为善中之善者,它们很少有破坏性,与群羊、与人众都能和睦相处。“羊”为古“祥”字,羊可谓吉祥之物,人们希望自己的儿孙的性情能像绵羊一样温善,一生享得吉祥。

民间有“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之说,羊善也是如此。似绵羊性情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不受欺辱,健康成长?孤独、性善的小羊,主家可以给它拴一条绳索,就近饲养,让它安全生长。单薄、体弱的孩子,爹娘可以借助干爹干娘的帮护,让孩子安全、健康地成长。为此,爹娘在孩子认了干爹干娘之后最初的十几年内,每年在孩子生日的当天都要带着希望,提上一篮子用白面蒸好的“面羊”(面羊取绵羊之谐音)去干娘家里“戴锁”。头些年孩子小,去干娘家戴锁需由娘亲陪着;孩子长大一些时,娘亲会放手让他提着面羊自己去。

戴锁,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也会因为干爹干娘家的社会地位、生活平水有所区别。

旧时,在城里,达官显贵之家给干儿女戴金锁,小康人家给干儿女戴银锁,普通人家则给干儿女戴铜锁。这锁,是由一副直径约5寸左右的椭圆形金属环或金属链连接的,干儿女过第一个生日的时候便被干娘给戴在脖子上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锁上的项环会被更换,或调整。

在乡下,干爹干娘给干儿女戴锁,富裕人家给戴银锁、铜锁,普通人家较之城里的普通人家简单了一些,他们用一根长长的红头绳,将祖传的圆形方孔铜钱以“一字型”编结在一起,上部留有绳环,下端留有飘穗。所编铜钱的数量,以一岁2枚铜钱为基础,以后每增加一岁,铜钱要增加一枚,其铜钱的总数要比实际年龄数多出一枚,昭示着干儿女的年龄还要继续增长。

新中国成立后,新版人民币取代了旧币,古币市场的恢复,一些商贩走村窜户收购古钱,多数家户祖传的圆形方孔铜钱所剩无几。于是,一种新的编锁方式产生,人们将新版圆形硬币中间钻孔,用红头绳辫成“锁”。因为这种做法被视为对人民币的破坏,国家明令禁止,严重者还要追究其责任。于是,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编“锁”方式,有的将一张张展开的纸质人民币用红头绳编结成“锁”,有的请巧手人将纸质人民币折叠成类似一朵鲜花的“锁”。无论什么样的“锁”,都需用红头绳加以固定,上部留一绳环,下端设置飘穗。用纸币编锁,其纸币面值的大小与多少则是干爹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定。花儿一样的“锁”,所用的纸币,其面值有清一色的,也有各种面值组合在一起的。

干爹干娘对于干儿女戴锁的事儿是很重视的。他们在干儿女到来之前,要忙碌着做一番准备:到县城或乡镇采购香火、肉类,找石碾或石磨碾磨面粉,用铜钱(纸币)和红头绳编制项“锁”。待干儿女到来之后,先是为干儿女在脖项上戴“锁”,再为老奶奶神献上蒸好的“面羊”,示意干儿女给老奶奶上香、磕头。然后,炒臊子做拉面(拉面被赋予长寿面的美称),安排干儿女享用午餐。完成了上述事宜,就算是一年一度干儿女到干娘家过了一次生日,戴了一次锁。如此这般地过生日,戴锁,一直要坚持到15岁。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代晴子
  • 趣闻 笛韵郎
  • 趣闻 晨濡
  • 趣闻 妙玉郎
  • 趣闻 南露酱
  • 趣闻 仰望天
  • 趣闻 纪娜
  • 趣闻 施诗
  • 趣闻 唱情歌
  • 趣闻 花开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