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年例(2)
访儿君
史志记载
据地方史志记载,年例活动历史悠久,且非粤西地区独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钦州志》和清嘉庆《灵山县志》都记载了当地跳古乡傩闹年例的场面。但是,各地的年例活动中,粤西的年例活动却以其隆重、规模大、范围广、群众参与性强、流派众多等特点而独树一帜。
民间说法
说法一:年例由元宵节衍化而来。这种说法的依据有二:一是各地做年例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至元宵节为高峰,清明之后淡去;二是很多地方的年例时都张灯结彩,颇具庙会性质。随着汉唐以后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于是民间便把元宵节、庙会、社祭、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等扩大化,每年都热闹地举办一回,后来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庆——年例;
说法二:年例的兴起与冼夫人有一定关联。这种说法的依据有二:一是有史料显示,“年例活动最初由冼氏家族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二是茂名有许多冼夫人庙,在茂名各地的年例游神常能见到“冼夫人”。据了解,生于高州的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岭南百越族的著名领袖,率兵平定海南540年的兵乱,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对粤西及海南等地有深远的影响。
说法三:做年例是为了驱瘟逐疫。据说古时候有一个瘟神,常常作恶粤西人民,搞得民不聊生,于是,粤西人民自发开展驱瘟逐疫活动,但瘟神十分狡猾,当一个地方驱赶它的时候,它就跑到另一个地方,为此,智慧无穷的粤西地区人民便采取各地各村有“年例期”的做法驱逐瘟疫。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茂名人做年例的观念亦与时俱进!比如以往做年例,总是周而复始重操“游神、摆盅、烧炮”这“三步曲”。如今则不同,除了集体装花街、请名班、演大戏、舞狮舞龙、搭牌楼、立拱门、升气球欢庆年例外,各街区(乡场)还因地制宜,各出奇招,彰显特色与个性!
若说到飘色、泥塑、花桥,无论是本地人和远方来客,都会说这“三绝”是茂名电白年例的最大亮点。
除“睇(看)年例”所看到的喜庆活动外,茂名的“食年例”(请亲友吃年例宴)更是远近闻名。
茂名人做年例,一村做年例,周围村庄的群众都不得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故“做年例”又称“吃年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例曾被当作:“四旧”,一度中断,但年例“吃”的内容还是保留下来。
年例宴请是茂名年例的重头戏,爱讲面子、重情义的茂名人特别注重年例宴席的“表现”,他们舍得全年挣钱年例花,手头拮据的也要摆一、两台宴请亲友,那些工头老板、阔绰人家花几万甚至十数万元摆十数、几十台,宴请一、两百人,全席山珍海味是常有的事。
做年例为的是吸引更多的亲友前来赶热闹,哪一家吃年例的人来得越多,门口泊的汽车越多越靓,就越有面子。
吃年例只需传个话,不用发请贴的,客人也不用封礼,有的有钱人家还给吃年例的亲友派“红包”呢。有吃、有睇、有钱派,去做年例何乐而不为呢?
因而很多人逢例必到,不请自来,还呼朋引伴凑数去给主人凑热闹。主人花钱赚足人气只要人多热闹就觉得体面,根本不在乎你来的是谁,认不认识,因而有不少人闹出了“吃完年例还不知谁请”的笑话。
茂名人热情好客、出手大方,喜庆宴席之丰盛闻名粤西,年例酒席亦无二至,每席都有一、二十道菜式,除传统的炸子鸡、鱼丸、腰卷、八宝饭、五香扣肉等菜式外,腰果、名贵菇类、白果糖、大虾、水鱼、海参、带子、白鲳、鲍鱼、鱼翅汤也是年例常见之菜式,有的还有清蒸大龙虾、原盅雪蛤,几百元一瓶的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和轩尼诗、XO等洋酒,更有甚者还有每人一盅冬虫草原盅炖品呢!
每台酒席一、两千元是常有的事,茂名年例宴席之高档、丰盛令人瞪目结舌,粤西无两。
茂名个别大户人家年例时还请来大宾馆的厨师和全套餐具,在自己的家里摆自助餐做年例宴请亲朋呢,一应俱全的中餐美食(其中还有鱼翅汤呢)、西餐糕点随来随吃,“任吃唔嬲”,把年例宴又提高到一个新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