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居信仰习俗及建筑特色

香灵

甘肃民居信仰习俗及建筑特色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及心理特点。

甘肃地理情况复杂,民居信仰在甘肃也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各地的民风民俗大不相同,河西与河东、肃北与肃南、陇东与陇南均具有地方差别。

河西走廊遥遥千余里,风沙大,植被稀少。绝大部分城乡散落在走廊之中和四山脚下,一部分农牧民居于深山老林中。他们的居住信仰集中反映在水崇拜、日崇拜、风崇拜和动物崇拜。民居建筑,讲究水源旺盛、阳光充足、避风性强。日常生活中,多有祭山、祭水、祭风、祭日的风俗。

陇东的庆阳地区,属高原平塬型地方,土地肥沃。这里的民居特别讲究与理想人格的同构,房屋规格、方位、朝向与家庭伦理密切相配,崇尚质朴风格与做人标准的内在联系。村落信仰、民居信仰与民俗活动化整为一,多神崇拜在民居中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平凉,地理地形呈多元化形态,民居状态也较为复杂。在房址选择、院落布局、房屋建造上,文化神秘主义始终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院神、洞神、水神等等,无不参与其间。

在天水地区,民居经历了从穴居到青堂瓦房,在环境选择上注重地质条件和水源;在方位上注重朝阳;在布局上注重条理;在建材上注重牢固。居落营建中,强调天、地、人“三才”对应,阴阳、五行和谐统一,特别注重龙脉、生气,达到“开天地准”、“与天地准”、“开天明道”的基本原则。

为符合天水气候,这里的房屋形状多为马鞍架两坡水和省料的挑檐坡水;为符合八卦阴阳,房屋间数多为崇阳的单数间;为符合负阴抱阳的建造格局,房屋朝向主张坐北朝南,忌子午向,即禁正北正南建房;为符合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房屋高度讲究主房高,侧房低的礼制思想;为符合色彩贵贱之分,房屋颜色注重土之自然本色,用以表达乡土气息的质朴感。

在宅院绿化上,据地形而论,山环局窄者,不宜植树。适宜植树的宅院,也要讲究中门植槐,宅后栽榆。在建筑手段上,院墙及内置既要藏气,又要气畅。大门讲字向,如坎宅(坐北朝南),离(南)、兑(东南)、震(东)三方为专门。

在起脊瓦兽上,基本模式为五脊六兽四摆头。五脊是指房顶的五条端线。六兽,指安放在房顶屋脊两端各一两个房坡两端各一的六个小兽。四摆头即两房坡飞檐的四角,放上相应的吉祥物。脊兽讲究与主人的身份对应,有三把鬃和五把鬃的区别,可为狮、龙之形,老百姓只能放置“瞅”兽,状若麒麟,双目圆睁,形神威武。也有放置“狗头兽”、“羊头兽”的,但总称亦为“瞅”兽。

民间信仰特征

甘肃人对居落的勘察,涉及山脉走向、水源大小、风行流势、林木荣枯和地理外观等,它是以生存、信仰、审美需求为出发点的。

从营造环境来看,甘肃大多数汉族居落地处河流沟水沿岸,依山环水是居落建筑的最佳地方,它既有水源可保证人畜生活,一旦遇上大洪水又可立即向高处转移,免遭水患。从选择方位上看,绝大多数民居的主房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

从庄院布局来看,上房和厢房、厨房、磨房、粮房及牲口圈棚、厕所等,主次分明,排列有序。正房为家长之用,兄弟住厢房,条件好的家庭专门把正房留作祭祖、庆典用场,并称其为堂。避暑防寒是人们确定房子方位的先决条件。正北方向的房子,采光通风较好,利于身心健康。

甘肃人的院子要求方正,是做人标准的另一取向。方正不仅外观美,而且表现出了内在美。房屋布局的主次,实际上反映了家庭的伦理秩序,建筑有主次大小,家庭中有尊卑长幼,一家人依据辈分而居,充分体现了礼俗信仰。

在甘肃农村,民宅院门口一定要建有“照壁”,壁开神龛,置土地爷一尊。有些民居的堂屋大梁还画有太极八卦图,表示阴阳和谐的家庭。这些在民间住宅中作为镇宅神成了院落布局的一部分。

当房屋基址确定时,要择吉日建房屋,无论是建四合小院,还是排排式单座房屋结构,建筑时都要按约定俗成的秩序,一般择吉日在农闲(春秋季为多)进行,住宅区平时不得随意动土挖掘,这种“秩序”,有伦理的渗透,也有群体信仰及崇拜的认同意识。

在住宅建造仪式上,民间亦甚为讲究。吉日择定后要举行奠基仪式,院中埋朱砂、辛红等镇基之物,四周立桃木桩以压邪。请阴阳先生发一道求告太岁的祭文才准予动土。要选黄道吉日立木上大梁。届时举行一定的庆典活动。

民间建房的那一整套风水观念

在旧时的甘肃,民间建房一直强调要择吉处造房,对此还有一套完整的风水观念。

在陇东流传着宅基要和山脉水脉一一相承的说法,山脉即龙脉,村民们认为山脉和水脉都相关命脉,直接影响着居落的凶吉,若山势宏厚起伏,水源旺盛不涸,则为风水宝地,即可大兴土木。

更有迷信者认为,地形选择固然重要,但居落结构决不可马虎。他们认为房屋分五行(金、木、水、火、土),所以建筑时要注意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如金字宅富贵人丁亨,火字宅痰火久闭经。

他们的房屋尺寸也有许多规定。大多遵从风水之规定,如:一步(四尺五寸)为建,元吉。二步为除,明堂。三步为满,天刑。四步为平,卷舌。五步为定,金柜。六步为执,天德。七步为破,冲煞。八步为危,玉堂。九步为成,三合。十步为收,贼劫。十一步为开,生气。十二步为闭,灾祸。

围墙与门扇的比例也要合理,围墙上不宜开大窗。围墙与环境要照应,院门的开向也要注意。门以通大路为重,以东、南为佳,不宜对衙门、狱门、庙门、城门。甚至门与床的大小都要有一定的尺规。

而且,由于受八卦影响,他们还相信奇数吉利,建房多为单数。陇南人讲究:“床不离七(妻谐音),门不离八(发谐音)。”

在住宅建造仪式上,民间亦甚为讲究。吉日择定后要举行奠基仪式,院中埋朱砂、辛红等镇基之物,四周立桃木桩以压邪。请阴阳先生发一道求告太岁的祭文才准予动土。要选黄道吉日立木上大梁。届时举行一定的庆典活动。

迷信者在房屋上大梁时,要在一块红布上插七根银针,摆成北斗七星状。并在红布上用红绳子捆筷子一双,柏枝一把,绑在梁上。这种仪式反映了当地人的星神崇拜意识。

天水地区,建房动土前,要祭天、地、神灵,念经,观水势地脉,以此顺应天地之心,消灾避祸。房屋落成迁居时,民间讲究进水火,用爆竹驱邪,大宴宾客。首夜,家人请青壮男子压房。

民间认为,新房落成后,有白虎占踞,不经压房,男人多病,女人不生育。青壮男子压房后,白虎也就悄然离去了,这样,家人可免白虎之灾。进水火时,邻里多送“猴、鹿”画,猴为“侯”,鹿为“禄”,以此象征吉祥。有些地方迁居时还要唱神戏。

建筑特色

甘肃民居主要成分当属四合院行制,也是汉民族自汉唐以来民居建筑发展的主流。这种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思想,充分体现了封建宗族制度的需要,极大限度的满足了大家族、大家庭的居住、生活需求。受当地传统风水观念支配,院落大门多座院之东南,厕所置于院之西南角。院内雨水则汇流于西南排出院外。四合院大门多采用屋宇门形式。即是将倒座东侧稍间辟作门道,而在倒座后墙上开门的一种大门。门框、门扇坚实厚重,造形简约朴素。

采用此种门的实用目的有二:一是天水历史上华戎杂处、战事频繁,兵灾匪患较多;倒座后墙坚固高竣,在此开门封闭安全。二是大门形制简朴可以藏拙不显豪富。除此而外,亦有部分大门采用对山式墙垣门,即大门对着前院东房山墙开南门,或对着西房山墙开北门。

甘肃历史上处于封闭的内陆腹地,民风民俗都朴实而具有独特的特点,民居建筑依然如此。院落外各立面展现的是封闭的后檐墙外观,灰调、粗糙、厚实、冷峻;而院落内具有浓郁的内向界面,各单体建筑面向庭院的二维主立面,为庭院空间提供了明显的内向界面,由于大多数院落的四面屋身处于金柱位置并充满着柔美的木质门窗纹理。

这种浓郁的内向界面强化了庭院的内向品格;四面廊道亦里亦外、亦外亦里的“过渡空间”、“中介空间”具亲和力,在金柱浓郁、内向品格的木质墙面的衬托下,使廊道更带有明显的室外内化性。如“冯国瑞故居”等。

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布局与封建礼教制约下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结构相适应,围合的庭院式空间,构建了一个封闭的小天地,在这个封闭的小天地中,严整纵深的庭院组合,中轴突出的对称格局,提供了建筑空间的主从构成、正偏构成、内外构成和向背构成。这些空间构成都被赋予了礼仪上的尊卑第等意义。

透过正院与偏院,正房与厢房,外院与内院,前庭与后庭等等空间的主从、内外划分,庭院组群充分适应了封建礼教严格区分尊卑、上下、亲疏、贵贱、男女、长幼、嫡庶等一整套的伦理秩序需要。如南北宅子、贾公馆、冯国瑞故居等正是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布局,体现了儒家“礼”文化意象。

同时,如冯国瑞故居等这样的民居四合院,四面房屋四面廊道的院落,很好地体现了中心庭院的明亮空间、檐廊“灰”空间、室内“暗”空间的层层过渡关系,这也体现出中庭式院落空间由公共空间到模糊空间再到私密空间的层次关系,这种层次关系展现的建筑形态的内向品格,室内外空间的有机交融,以及对庭院内花木扶疏的自然景观的收纳渗透等等,都表现出天水民居庭院式布局审美上的人伦之“乐”,即“乐”的感情教化与和谐作用。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香灵
  • 趣闻 春柳桑
  • 趣闻 俊鹤酱
  • 趣闻 少年决恋i
  • 趣闻 继旺
  • 趣闻 运发氏
  • 趣闻 爱勇酱
  • 趣闻 顺美
  • 趣闻 亦凝氏
  • 趣闻 文墨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