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轧蚕花”新生命的诞生(2)
2b青年
为了更好传承和保护 “含山轧蚕花”这个民俗活动项目,2003年起,他注重保留一手资料,为“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做准备。每年蚕花节,他都会推陈出新,开展好一年一度的“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同时与他的团队多次深入蚕农家中进行座谈,收集了许多关于蚕农对“含山轧蚕花”项目的谈话录音以及“马鸣王菩萨”、“蚕花女”等歌谣。
在申报含山轧蚕花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废寝忘食成了吴水霖的生活常态。“含山轧蚕花”项目和“传统养蚕技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这两个项目,吴水霖整整在蚕农家拍摄了32天,从蚕宝宝的出生到最终的化茧为蝶,每一个重要的时间点都有着不间断的拍摄记录。
为了节省时间,吴水霖经常白天带队深入蚕农家中调查拍摄,晚上在电脑前整理文本。尽管很累,但是吴水霖依然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或许这就是因为他对民俗活动及非遗保护工作的执着,2008年,“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期的工作实践以及凭着他对音乐的爱好,使得他在歌曲创作上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蚕花廿四分》、《轧蚕花》、《蚕花女》等原生态歌曲,每年在含山蚕花节上演出,赋予了“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更加丰富的资源,而这正是与他平日里和蚕农长期的接触所获得的宝贵资料息息相关。
如今,“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21届,吴水霖也连续10多年,担任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的总策划。
2013年退休以后,虽然他不再直接参与“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的策划,但他仍然念念不忘这项活动,每次活动前,要对活动项目提出自己的看法。每年三天的蚕花节活动,吴水霖都会参与拍摄照片、视频,把资料留给镇上使用,为“含山轧蚕花”的保护和创新收集更多的资料。
据吴水霖介绍,2017年的轧蚕花活动时间从4月1日延续到5日。他欣慰地说,这两年来,“含山轧蚕花”民俗活动更加趋向于蚕农参与、群众自娱自乐,注重将传统民俗活动与美食文化、旅游文化、群众体育活动有机融合。
比如,今年的活动中,保留了传统的拜蚕娘、祭蚕神、蚕花歌舞演出等活动。又增加了“蚕花廿四分”民俗活动比赛、蚕事才艺展示、非遗大集市等活动,把传统民俗活动与群众体育健身项目结合起来,还把群众熟悉但又逐渐淡化消失的“做蚕花”、“剥棉兜”、“拉丝面”、“打蚕龙”等蚕事才艺搬到民俗活动中,期间还有民间艺人展示传统制作技艺,让民众体验传统技艺之精巧。
这些更加赋予了“含山轧蚕花”新的生命力,能够充分展现了蚕文化之乡独特的民俗风情,难怪“含山轧蚕花”已成为浙北桑蚕地区的一个盛大的民间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