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婚嫁礼仪与习俗之迎娶、拜堂(8)

青青

新娘装束停当,由兄长或父亲抱上轿,在鞭炮和唢呐吹奏声中起轿。鼓乐开路,迎亲者在前,新娘花轿居中,送亲者在后,嫁妆紧随,弟弟跟箱,兄长护轿,俗称“压轿”。迎亲有“抢路”的习俗,当天如有两家以上的人在同一条路上迎亲,且是相向而行者,以走在前面者为吉,称之为“上婚”,如是相背而行者,两轿相遇,要靠左抢先而行,有的新娘遇到这种情况,老早就离队独自绕道抢在花轿前面而过。为了路上居先,所以新娘起轿以早为佳。“抢路”之风至今仍然流行。

新娘的花轿将近大门时,吹鼓手吹“得胜回营”曲牌,进三步、退两跷,缓缓而行,此时守候在大门外迎接的人群立即燃放鞭炮,院中的碾、磨加盖,厨房里的锅盖要反盖,未出嫁之女以及与新娘属相相克的人要回避。同时要把羊赶进圈,象征“六畜兴旺”,驴驮水回家,以兆“银水满缸”。新娘脚不能落地,由舅父抱下轿,放在毡上。下轿时公公或婆婆要递给新娘“坠手钱”。由女“引人的”搀扶新娘从毡上走至供桌前。桌上设祖宗牌位,摆列供品,另置一米斗,装满小米,内插秤一只,上面挂条猪尾巴,还插有一杆尺子,上系一面镜子,供桌上点燃香烛,新郎、新娘手牵红绳,双双并排齐跪,此时鞭炮鼓乐齐鸣,由主持人唱礼,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夫妻对拜。拜毕,仍然踏着毡进入洞房,新郎抱着米斗在前,(如果新郎太小,可在米斗下面装糠麸,上面铺一层小米),新娘扶着斗沿紧随。在人洞房前,吹鼓手要在洞房里由内向外大吹一通,名为“冲帐”。进洞房时,新郎的姐夫手端升子,内装五谷杂粮的种子,向新人抛撒,俗称“撒五谷”。进入洞房,新郎将米斗放在前炕,新娘面壁坐在米斗前,名为“坐福”。米斗严禁移动,墙壁粘贴红纸,书日“喜神在此”。新郎揭去盖头,女“引人的”给新娘送来12片油糕,一次咬2片、分6次咬完,名为“咬福糕”。新娘一旦上炕,直至次日天明不许下炕。门1:3有位妇女把守,严防猫、狗及孕妇和未婚女子入内,叫“压帐”。新娘上炕后,公公婆婆要举行个抱孙子仪式。盘内置酒壶、酒盅、放两个菜馍馍,旁边再放个捣蒜的钵,婆婆抱两个枕头来到新妇跟前,一边捣蒜,一边吃菜馍馍。象征抱上了孙子,然后关门片刻,“引人的”提来尿盆(扣轿盆),端来洗脸水,新娘梳妆“开脸”,并一一付给谢礼。开脸完毕,新郎新娘即抢踩炕角。炕在入洞房前已经铺好,炕的四角各压有核桃两颗,炕中间放四颗,还压着穿有红线的八只针,两位新人抢取炕上的核桃和针,认为谁抢的多,谁就能在家庭中占上风。

新娘不进行仪礼性活动时,必须面壁盘腿、背坐于下炕边角,俗称“投灶圪捞”。不能随意乱坐,当地儿歌:“呱呜呱,噔噔嚓,新媳妇回来背坐下”,即指此。

送亲者动身返回前,举行欢送仪式,亦称“表礼”。在一方桌上置酒备菜,堆放着赠给送亲者的礼品,俗称“茶饭”,由总管将送亲者请到桌前,赠给亲家四碟一块(每碟七个小馍、熟猪肉一块),送亲妇女和外婆家均是两碟一块。护轿的、押箱的、开锁的,以现金为酬,所有嫁妆也折价以酬。一般只收部分或少许。总管和送亲中的主事互相敬酒祝贺,礼毕,鼓乐齐奏、鞭炮轰鸣,迎亲者和新郎提行李、牵牲灵,将送亲者送出村口。送亲的主事人要给吹鼓手以谢金。送亲者因路远当天不能返回的,夜间要以酒菜饭食招待,谓之“安夜酒”。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青青
  • 趣闻 红鹏桑
  • 趣闻 希月君
  • 趣闻 恺歌
  • 趣闻 黑发控
  • 趣闻 安翔
  • 趣闻 骞尧
  • 趣闻 玉惠
  • 趣闻 锐藻君
  • 趣闻 瑄旗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