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与揭阳的一则轶事
温柔虐
郑和(1371—1433),本姓马,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明初入宫当太监,赐姓郑,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后世尊称其为三保太监或三保公。永乐三年(1405)受明成祖派遣,郑和率领2.78万人分乘62艘舰船下西洋,主旨在于“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在此及以后的28年间,郑和先后共7次下西洋,遍访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为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当年郑和七下西洋曾多次经过潮汕,“船平南澳山外”,故后世潮人感念于此,遂有建庙奉祀“三保老爷”之举,如昔年在南澳深澳东门外就建有一座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的“三保公庙”。该庙内神龛上,供着一批木雕:郑和骑马,两侍擎旌,四船六将,各随其后。庙内墙上,绘着郑和下西洋的大幅彩色壁画。可惜遗迹今已荡然无存。所幸该庙遗物“三保老爷”香炉于2000年1月由南澳县文物部门征集入馆并保留至今,成为潮人奉祀“三保公”这一独特信仰习俗的物证。
郑和在潮汕除了形成独特的潮汕民间信仰之外,还有一则鲜为学者论及的轶事,那就是郑和曾经搭救过揭阳梅兜乡(今揭阳市榕城区榕东街道梅兜村)魏氏先祖大海公的性命,而大海公的儿子魏彪曾当过郑和船队的水手。
原来,潮汕地区背靠五岭、面临南海,海运发达,潮汕先民很早就有从事海上贸易活动之传统,特别是在明代,此风尤盛,其中的魏姓人更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并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的航海航运大家族。正是此时,梅兜乡好多成年的精壮人员纷纷加入潮汕魏氏的通洋船队,积极从事与南洋诸国间的贸易活动。当年魏氏船队的航行线路正好是郑和船队的必经之地。据揭阳榕城东郊梅兜乡《魏氏族谱》记载:“先世大海公出海遇险,蒙三保公船拯救再生,其子彪公以精于水而为三保公招为水手。”由此可知郑和曾经搭救过揭阳梅兜乡先祖魏大海公的性命、魏大海公的儿子魏彪曾当过郑和船队的水手之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