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传说 宋帝留下的宋井
觅雁子
南澳大桥通后,南澳县旅游迎来好时光。南澳县有50多处文物景点,其中宋井称得上最为出名,最为神奇。
宋井之所以神奇,在于它构建成景点之前,忽现忽没,忽左忽右;在于它地处与海相接的沙滩而泉水清甘;在于它的井水久藏不变质,是岛民调药饮用的神泉;在于它每次浮现,先到者都能获得些古钱。
宋帝留下的宋井——岛民称为古井。这古井距今已经700多年,宋朝君臣一路奔逃,来到南澳岛,就在当今的云澳镇澳前村安营扎寨,君臣看好这里,计议驻跸南澳,营造宫阙,招兵买马,东山再起,重振大宋。于是即兴土木,建造太子楼,挖掘君臣用的龙井,战将用的虎井,养马用的马井,三口宋井,龙井虎井一直没有出现,或许随同宋帝永远消失,只有马井忽左忽右,忽现忽没,浮现半个月几十天,沉没几年十几年。以前,每当古井浮现,岛民便奔走相告,携带瓶罐去装古井水,备作调药抹痛,煮草药泡佳茗之用。
现在人们看到的是1984年浮现的马井。其时,县文物部门抓住时机,组织人马,用海边固定的礁石为座标,对马井勘定方位,测准距离,标明深度,树立标竿,用准确的位置把它“拴住”,让它再也跑不了。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南澳文物景点费心劳力的大有人在。古井拴住后,所幸的是县侨联联到“乐为家乡作贡献”的大慈善家泰国华侨谢慧如先生,恳请他捐资,把宋井建成旅游景点,保护文物,追思历史。当时的县文物保护办公室主任、县文化局长吴占才和县政协南澳县文史委员会主任、县海史博物馆长柯世伦这对老搭当,乐此不疲,责无旁贷,协同有关方面的同志实地考察,集思广益,讨论方案,精打细算,不但拴住古井,修建井围,构筑护栏,还建造了观海亭、九曲桥,把神奇的宋井,洁白的沙滩,怪异的礁石连结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以宋井为中心的活景图,还在礁石上镌刻名家墨迹,让游客大饱眼福,尽情乐趣,饮水思古,凭栏临风,濯足海水,踩踏沙马,礁石垂钓,立岩观海,打水泡茶,装泉保存,都可以各尽所兴,各取所好。
南宋的末代皇帝赵昺(7岁),随皇兄赵昰(9岁),于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在泉州受元兵大举追击的危急形势下,由时任签书枢密院事陆秀夫即陆国师,枢密副使张世杰等文武大臣护卫,经饶平红螺,奔来南澳,至景炎二年(1277)正月,在云澳镇澳前撤离,历时一个多月,一心求生存,满怀谋复兴,仅在澳前就留下宋井甘泉、沙滩变米、乌屿逆旨等一处处足迹,传下蛤虫九上枷,金银石窟,太子楼址等一桩桩轶闻,终因岛小无粮供饷,只得离去。后经香港,到厓门,被元兵舟楫包围,陆秀夫持剑迫杨太后及夫人踏波,然后背负帝昺投海。真是:
黄尘万里无归宿,碧海千寻强委身。
青史千秋悲壮烈,红心一颗照人间。
以宋井为中心,周边还有“太子楼”、“赤米堆白米堆”、“官屿与乌屿”、“蛤虫九上枷”、“金银石窟”等相关的几个扑朔、奇逢巧合,引人入胜,寻奇探秘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