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门糖塑(3)
以烟桑
任何艺术的生命力都取决于它的艺术感召力,还要符合和跟上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天门糖塑价值的另一面,就是它已突破了地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据对现有糖塑艺人的采访,我们得知,这种广泛的影响,早在解放前就已反映出来。天门不少糖塑艺人曾多次参加外省组织的糖塑竞技,他们每次都是得胜而归,这里面除了天门糖塑艺人高超的技艺,还得益于天门糖塑本身的美强于其它地区的糖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天门糖塑艺人每走一个地方,大受欢迎,很少有短期行为,往往在一个地方一扎就是数年,过后,他们仍可重返故地。糖塑艺人行走江湖,荷包装满养家糊口的钱财,还享受到了称赞和荣誉。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天门糖塑具有的魅力。
天门糖塑是民俗的产物。每年春节、元宵,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民俗文化的大展台,糖塑是这一大展台上最美的风景之一。在我们进行糖塑采风中,当肖师傅的糖人担和清脆的锣声进入一条老街时,一群群老居民和孩子们纷纷闻声而来;还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艺人拿出自己的习武道具前来捧场。虽然正值冬季,离春节尚远,人们仿佛进入热闹的春节,全身心地融入到浓郁的民俗文化之中。如今的老百姓仍然深爱糖塑,糖塑与民俗有着不解之缘。
天门糖塑不仅只在春季、元宵佳节出入民俗文化的大展台,在戏场、庙会、婚庆、祝寿等活动中,它也是必到的角色之一。乡村民户,喜添新人,鸾凤呈祥,比翼双飞,糖人师傅闻讯而至,送一个“麒麟送子”以表恭贺,主人好不欣喜!主人奉送一个红包,几包香烟,师傅也收获不扉!每到冬春季,如果哪家儿子娶媳妇,没得到“麒麟送子”,这曲“喜剧”自然是美中不足哦!
天门糖塑是天门境内一道靓丽的风景,它不仅早已融入市井生活,并且作为民间艺术形式,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1999年、2000年由湖北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民间美术》和《楚风楚俗》等书刊刊登了天门糖塑的精华图片。摄有天门糖塑的《湖北民间美术专题片》也曾在欧洲和东南亚地区放映。近年来,天门糖塑作为小学课本中的重要内容,被全国小学生所广泛认识;武汉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天门糖塑》,已于2006年2月,农历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英语国际频道面向全世界播出。2006年元宵节期间,中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湖北展区,也出现了天门糖塑的精彩图片。
诸多事实说明,天门糖塑以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必将走上未来的舞台。
濒危状况
天门糖塑虽然有着久远的文化历史和特有的艺术价值,但由于社会的变迁,已出现严重的濒危状况。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天门糖塑现仅存的糖塑艺人,据初步统计,天门现能制作糖塑的艺人有20多名,平均年龄 65岁,且健在的这些艺人中只有少数人从事着这门手艺。艺人人少,年龄老化,是第一个问题。其二,文化隔阂严重。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各种文化的需求愈来愈高,天门糖塑毕竟是一种传统饮食,且作品反映的内容陈旧,难被多数现代人所接受,具体表现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买的人有,吃的人无。所以,糖塑逐渐衰落,在所难免。其三,没有新人传承。糖塑艺人是一个特殊的江湖,诸多有关传承的行规本来影响了正常的传承,加之,糖塑手艺没有几十年功夫难达到炉火纯青;同时,糖塑属于季节性技艺,只能在天冷时制作。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糖塑艺人的收入对青年人缺乏吸引力,传承糖塑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
综上所述,天门糖塑已经到了濒临绝灭的时候。对待天门糖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心存热心的糖塑师傅们,又是怎样做和怎样说的呢?天门糖塑界德高望重的师傅们在糖塑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每年逢时仍然来到街头巷尾吹塑糖人。杨志学老师傅已是85岁高龄,老人家年迈体弱,手脚不灵,不能亲自做糖塑,就一直坐在儿子杨林洲身边,为儿子作技术指导。更叫人感动的是,有的老师傅对天门糖塑心怀的遗憾和给予的厚望:已故的汪培林老师傅在他生命的弥留之际对儿子留下了一句话:“我这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把手艺传给你们。”
杨志甫老师傅是继汪培林之后天门糖塑的权威人物。他站在民族的高度谈到天门糖塑,给人警醒。杨师傅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次糖塑比赛,冠军被韩国人夺去,糖塑是我们中国的,怎能让外国人抢走?”固然,杨老师傅想在糖塑技艺比武中占胜韩国人的决心是可钦可佩的,同时,我们更期待所有健在的老师傅们在有生之年,真传几个徒弟,继承天门糖塑,为国争光。天门的老百姓对抢救天门糖塑的呼声很高,人民群众是艺术的根本源泉,人民群众的呼声代表了一种渴望,说明优秀的民间艺术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亡。我们欺待着天门糖塑起死回生,再现它昔日的辉煌。
(天门糖塑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