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名茶出六安—“六安瓜片”的历史文化
氢气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代茶学名家许次纾《茶疏》中的一段名言,其中的“六安”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六安市。
一、六安茶史溯源
六安自古即为我国著名的产茶区之一,茶产极丰,品质优良,且为重要的土贡要地。唐代大茶学家陆羽在《茶经》中即有淮南道寿州茶位列神州名品的说法,《茶经.卷下.八之出》中即有“淮南:以光州为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的记载,文中的寿州属于当时的淮南道,“寿州茶”时生于盛唐县(六安唐时的一度叫法)霍山、衡山者,亦即今天的六安茶。明代品茗大家晋降《考事全盘》中将“天地、阳羡、六安、虎丘、龙井、天目”列为当时的六大名茶佳品。故此,也便有了当时的著名学者徐光启在《农学全书》里的“六安州之片茶,为天下极品”的盛赞。至清代末年,即到了公元1905年前后,六安茶中出现了一种绿叶片茶,因其奇香扑鼻,形制奇特,叶形颇似瓜子片,其后民间也便有了“六安瓜片”的叫法,其实已为六安茶的后起之秀了。
关于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多有争议,现在最为可信的说法有两种: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品应市获得成功。消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茶行闻风而动,如法炮制,并一度起名“峰翅”(意为“蜂翅”)。此举启发当地一家茶行,于是在齐头山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老叶、嫩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色香味形超过“峰翅”。于是四周纷纷仿效,世人遂称这种瓜子片状叶形的新茶为“瓜子片”,后简称“瓜片”。再一是说麻埠有一与袁世凯有亲的祝姓富人,其人常以土产孝敬袁。袁饮茶成癖,但当时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难以中意。1905年前后,为取悦袁世凯,祝老财终于不惜代价,在后冲雇佣名师,专拣春茶1—2片嫩叶,以小帚精心炒制,碳火烘焙,制出新品,深得袁喜爱。于是,仿制日盛,这种片状新茶就有了“瓜子片”的称谓。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瓜片”。
六安茶作为贡品的历史是极为悠久的,清道光《寿州志》有这样的记载:“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着最佳,可以消融积滞,医除沉疴……”,由此可见,唐时六安茶便名声远播,距今至少也有1600余年的历史。明清两代一直被列为朝廷的专贡名品,《六安州志·茶贡》记载:“天下产茶州县数十,惟六安茶为宫廷常进之品,欲其新茶速进,故他贡有督抚,而六安州,则自拜表,经贡新茶达礼部为上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