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古老的三山祖庙 三山国王神
堇色安年
揭西河婆三山国王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宗教信仰,是大潮汕历史最悠久的神文化,三山国王神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隋初隋文帝时期,三山(明山、巾山、独山)出现神迹。古代揭西先民便在河婆大庙山之麓建庙奉祀此三山之神早于潮州开元寺,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三山国王神非佛非道,无经文教义,无僧侣住持,而庙祀千载流传,历失不衰,其原因是它由民间传说的三山神护国、保土、安民的守护神引发形成的,有崇高伟大的“护国庇民”宗旨,感召广大信众爱国爱民、驱邪降福、团结互助、敬祖爱宗。三山祖庙是粤东先民创造的地方神祇。其“护国庇民、国泰民安”的精神被历代民众所尊崇,因而庙祀千年不衰、香火鼎盛。每年前来拜谒祈福的各地分庙理事组织、周边村落代表、民众不计其数,历经千百年,形成了一套古老而又独特的祭典仪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今民众以崇拜、弘扬“护国庇民”的大爱精神为核心,依托三山国王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传说、祭祀、庙会、交流、研究为传播途径,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长期宣扬和传承,凝聚成为无形的精神成果——三山国王神文化。
三山国王祖庙位于广东省揭西县河婆街道西南1.5公里的庙角村,前临榕江,后倚玉峰山。该庙所在地历史上隶属潮州府揭阳县之霖田都,故昔称潮州“三山神”,也称霖田祖庙,复因宋太宗下圣旨敕封为“三山国王”,赐明贶庙,遂后多称为三山国王庙,当地人民惯称“大庙”。三山国王祖庙历史悠久,是粤东地区最为古老的庙宇之一,是世界所有三山国王庙的始祖。
三山国王神是粤东及台湾省民众所奉的守护神,随着粤东移民足迹所及,已将三山国王的香火带往邻近省市,另筑宫庙奉祀,漂洋过海,远播海外。并广泛流传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国家的民间信仰。据统计,国内外现有奉祀三山国王或奉作主神的庙宇16000多座,其中大陆10000多座,台湾410多座,东南亚180多座。
“人同根、神同源”。
海外华人与海峡两岸民间传播、弘扬三山国王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共同研究包括三山国王祭典在内的三山国王文化。历史悠久的揭西河婆三山祖庙是各地三山国王庙、信众的“根”,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牵涉到岭东移民史、民族史、华侨史、考古学和民族学等诸多领域。
奉祀
每年农历2月25日“国王生”,民众到当地庙宇隆重祭拜。春节游神时,三山国王也是被扛上街游庆者之一。潮汕各地民众以往还视它为“地头爷”,新生儿女或亲人病故,都进庙向国王禀报,好比登记或注销户口。对于台湾民众来说,各王的封号及神诞日为:独山惠威宏应丰国王是农历3月16日;巾山助政明肃宁国王是农历2月28日;明山清化盛德报国王是农历3月24日。
历史渊源
依据史料查考,古代粤东地区的山民多以狩猎和山林为生,敬奉山神,因而揭西的三座大山巾山、明山、独山被形象化,称为三山神,是山水神的代表;它也是早期潮人和客家人的代表,是粤东人民自己创造的神。三山神最先的原型是“人”,是汉族移民代表和土著民族首领“结盟”的代表人物,是以儒家思想“护国庇民”为宗旨的“民族同盟”。
在隋之前,五代时期世乱纷纷之际,英雄豪杰,结盟聚众,抵御外海,保护三山“六约”的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且曾协助正义之师(隋文帝)统一中国,完成帝业,被封为开国驾前三大将军。死后人民以他们生前宗旨“护国庇民”精神,以当地三座山为象征纪念他们,叫做“在生为英,死后为灵”。
唐朝开始,三山神成为当地山神,当地人对三山神普遍顶礼膜拜,每年都要定期祭祀三山神,其职能在禳灾纳福,为一般民众服务为主。相传唐代中期,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适逢潮州水患不断,民不聊生,于是他便向“三山国王”祈求。果然,三天后雨过天晴,韩愈随即尊奉三山为神。韩愈便写了《祭界石文》,派人到祖庙祭拜。
到了北宋,“三山神”协助宋太宗打天下,使得宋师太原大捷,而在元初,张世杰奉宋少帝南奔潮州,“三山神”再次显灵救助少帝突围。经过历代帝王的褒封,体现了封建王朝对忠义烈士的推崇和民众对英雄豪杰的感佩。宋太宗“诏封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宏应丰国王”,并赐庙额曰:明贶,并敕增广庙宇,岁时合祭。从此,三山神便被统称为三山国王,三山国王庙又称明贶庙。至宋仁宗明道年间,“复加封广灵二字”。
至此,“三山国王” 经皇封,提升为国家神,成为为国家皇权服务的神灵象征。
据清朝同治三年的《广东通志》称,独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对峙,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王峰之界石,庙食一方。乡民遂于巾山之麓置祠合祭,水旱疾疫,有祷必应。宋太祖赵匡胤开基以后,刘拒命,王师南讨,潮守侍监王某诉于神,天果然雷电以风,助王师之讨伐,刘兵败,南海以平。宋太宗征太原时,在城下见金甲神三人,操戈驶马,冲锋在前。凯旋后,观三金甲神在城上。人以潮州三山神奏告太宗。宋太宗即诏封明山神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神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神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赐庙额为「明贶」。岁时合祭。另据《潮州府志》,三山国王之事迹略异。府志称,宋代末年,恭帝被北掳去。文天祥立端帝于福州,改元景炎。元兵压境时,张世杰奉帝南奔潮州,至揭阳县境,又被围。情势危急之中,忽见天气骤变,风雷昼晦,有兵马三支,从三面山中,由三位将军率领,冲杀而出,驱退元兵,斯围即解。帝与众臣正欲向三支兵马致谢,兵马迅速按原路退去,顷刻间不见踪影。风雷过后,细视周围,三面环山,一为绿树苍苍,一为白石峨峨,一为土色赭赭。于是封三山为三山国王。邑人立庙祀王,所塑神像则一为青面,一为白脸,一为赭颜。此三山即为独山、巾山和明山。
元朝,三山神的影响和地位,较唐、宋时期更加显赫。潮州、梅州、惠州,都建有“三山国王庙”,祭拜者,除当地民众外,还有“远近士人”,“岁时”或“走集”都要前来拜祭。供奉三山国王的庙宇遍布潮汕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些其他神灵的庙宇也同时供奉着三山国王。每年正月,各地都要举行三山国王的迎神游神活动,全民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有的村寨,游神,唱大戏,兼有舞狮、舞龙,游灯笼等娱乐活动,场面壮观,盛极一时,热闹非凡,老幼皆乐。
潮汕本土人口约1000万,而移民海外的潮汕人达到了1500万,由于大量潮汕人移民海外也把三山国王信仰传到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在揭西的霖田祖庙,已迎来海内外及港、澳、台同胞的进香团成百万人。除进香外,还进行寻根问祖活动,甚为感人。实际上,三山国王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海内外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纽带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