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霍州贾村娲皇古庙会
久伴星星
霍州市大张镇贾村位于霍州市新城区东郊,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素有“文化第一村”的美称。这里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山环水绕,清雅怡人;这里也是一个有着秀才村之称的文化古村,文风鼎盛,地蕴天泽。谚语云:八水绕长安,七水润贾村;上了贾村坡,秀才比驴多;上乐坪葱,下乐坪蒜,贾村女娃不用看!
霍州贾村虽然仅仅是一个村落,但这里在古代可是人文兴盛之地,以至于文人墨客历代辈出,书香门第随处可见,尤其到清代,有了“贾村秀才比驴多”之说。也就是这样一个人文之地,建起了许多只有在城里才有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庙位于村落中央,文笔塔、状元桥、魁星楼、笔墨池,以水为带,环绕拱卫着。香烟缭绕中,娲皇圣母壁画用“开天立极”的气度和“万世母仪”的雍容述说着中华文明的开篇渊源。
状元桥、魁星阁位于娲皇庙以西,如今业已修葺一新,每当贾村娲皇庙会,小村便十分热闹,人们逛庙会,品小吃,在祭拜娲皇圣母同时,也少不了走走状元桥,拜拜魁星阁,特别是家里有学生的,祈求能考出好成绩。村里更有名门望族的家祠家庙,个个建设考究。这些清代建筑,至今仍有很多保留完好,可谓村中人文财富。
每年贾村都会举行传统的娲皇庙会,四邻八乡的游客,逛古村庙会,传状元文化,鉴娲皇壁画,拜文昌帝君,访刘氏祠堂,听蒲曲晋韵,品盲书念唱,尝特色小吃,观民俗表演,享诗意栖居,今年现场还有根雕、剪纸、泥塑、面塑、布艺等民间工艺展示,旗袍秀台、土布风情、秀才家居等系列特色活动。
三月初十贾村娲皇庙会,庙宇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贾村娲皇庙
从霍州市区乘坐2路公交车到终点,东行不远就是贾村。村边小山丘边的娲皇庙始建于明,小庙是一进院,现有正殿、东西耳殿,倒座戏台和东西侧门。高台上的三开间悬山顶正殿内现存娲皇塑像和壁画。壁画题记上有画工的名字,据推测是乾隆年间作品。娲皇是人们对女娲的敬称,相传她是人类始祖,炼石补天,治水患,使人们得以安居,故人们又尊称其为娲皇圣母。
殿内精美华丽的木龛中是女娲端坐。两根盘龙柱上蛟龙飞舞。木龛上面的楼阁上还有一层女娲和侍者小像。
圣母殿内的壁画是这精华,在清代算是壁画中的上乘之作。总面积有70多平米。画面采用通景式构图,利用建筑、树木将人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勾线填色,略有渲染,颜色以矿物颜料朱、青、绿、白、黄为主。殿宇、勾栏、亭榭用界尺绘出。神话传说和清代社会现实生活的交汇,形成了壁画内容。
东山墙壁画是全景描绘宫廷中处理政务场景。檐下正中挂“万世母仪”匾。中为圣母坐像,半向左侧,似乎正在询问补天事宜,左右各站一名侍女、二名文吏。大殿月台下左右各绘五帝,帝王打扮,手捧玉圭,侍立两侧;台阶下右侧一头戴乌纱帽官吏似乎正在奉旨宣诏;宫女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殿宇之间奔走;年直、月直、日直、时直四位天神也正飞奔;画面充满节奏感。东山墙壁画有人物43人。左上角是时、日直神,右上角是年、月直神。
西山壁画正中大殿上“开天立极”匾,圣母站在正中,凤冠霞帔。两宫女持羽帚、宫扇侍立两侧。各路神仙或帝王相互道贺。左右上角各有一只向下俯飞的凤凰;大殿月台台阶下两侧三名官吏和其夫人侍立两旁;右下角是两狱卒与刚刚大赦的三名囚徒。囚徒双手合十,上身赤裸,肩系方巾,下穿裙裤前来参拜;前面两名差人抬着供案。中部上端从左到右绘年月、日、时四直神。与东山墙的四位天神相比,四神着艳丽服饰,手中无法器。大殿月台中央,武士身旁有一玩耍的童子,祥和喜庆。西山墙壁画有人物41人;西壁左上是童男童女生活场景。三个童女和两个男童正在玩耍并品尝食物,大殿旁右侧两名文吏正在书写记录。
后檐墙东西两侧壁画是御膳房内宫女工作的庖厨图。两组画面共有人物10人,每组5人,均为宫女,正忙碌着传送食物。有的在将乘托食物的盘上扣一盔形盖;有的在将食物摆放成美丽的图案,或者在其上点缀。这类生活场景其实是我最喜欢的。在金代墓室壁画里就有这类场景出现,无非是祈祷墓主人在另外的世界里也能吃好喝好。现在在神祗祭祀中也出现,更是说明了神祗和人的高度类似。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晚期已经十分公开化。
娲皇庙能以一普通清代建筑群入选全国重点文保,在遍地国宝的山西,也是少见的。其原因就在保存完好的这堂圣母天庭壁画。两山壁画内容和补天、造人,开天辟地的传统神话关系深远,或者说是这一早期神话的清代版本。在清代,人们对女娲神的崇拜,已经更为生活和世俗化。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伟大的女性,代表上天创造人类的伟大功绩,在民间一直流传。至于清代,人们还在民间保存信仰,带带祭拜。每年三月三的庙会并且在当地小有名气。
贾村是霍州城边上很大的村落,也曾有多座古代庙宇,娲皇庙附近山上过去有伏羲庙,后来毁坏。只是现在就剩下娲皇庙还有往日的气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