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泉港区信仰习俗(4)

执风挽

三、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是公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近代新教之各种教派传入泉州,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不平等条约而进入的。西方基督教会把中英《南京条约》称为在华传教的“转机”,基督教乘机而入。一八〇七年,英伦敦公会传道会教士马礼逊首先来华传教,于一八五六年传入泉州,但未传及泉港一带。一八六五年,该会自厦门传入,以境内驿阪为起点向四周扩散传播。

据一九三三年出版的《闽南伦敦会基督教史》介绍:慕平乡(即今涂岭镇驿阪村模柄自然村)伦敦会信徒何乌梨旅居厦门海沧,闻道皈主,一八六五年归还梓里,先劝家人皈主,继在本村租屋为堂,宣传福音。时惠安捐苛税严,民不聊生。“一闻设教,人皆视可藉为护符,得免重征横税之苦,故记名奉教者,不远数十里而来,如水之就下焉。每逢主日,不啻座为之满,即门外亦无隙地。”一八六六年,驻厦伦敦会牧师施约翰闻讯亦赶往涂岭,视察情形,见乡民“虽为慕势而来,似可乘机教之以正”。但认为驿阪地处偏僻,不利于教会发展,便设堂于县城北门外街,并以县城为中心,向全县布道。此后,境内有叶厝、坝头、山腰、郭厝、涂岭、默林、肖厝、沙格、奎璧、后郑、柯厝、古县等教堂纷纷成立。至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发展到惠安全县和洛江区河市、马甲、罗溪一带。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闽南基督教大会成立,分五个教区,泉州地区有泉永区会与惠安区会,泉港属惠安区会。乡村基督教信徒,大部分是真正追随牧师信仰耶稣,也有一小部分是盲目跟着信仰的,其中有的是信佛后认为无望而更改信仰,有的是家人被神婆神棍骗去钱财而改信仰,有的是不堪宫庙摊派而改变信仰。

在基督教传入初期,境内民众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外心结,以及夹杂着反对西方文化的思想,以反对教会的方式表现出来,爆发了规模大小不等的地方绅士和群众联合反对教会的事件,称为“教案”。这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的反侵略精神,但其中也不无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文化的成分。这些反教会的事件,大多数以清政府屈服帝国主义,支持教会而失败告终。近代传教士之中,确有极少数干了坏事。如1896年,涂岭基督教徒和和天主教徒因山林之争,导致了长达两年多的双方械斗。教会与乡族势力结合,牧师、神父亲赴督战,焚烧对方教堂,互相攻杀,死伤的是双方无辜的教徒。但也不乏有虔诚的传教士,他们忠于信仰,忠于职守,尊重当地文化传统,施医赠药,捐款、捐衣、捐物支持抗日战争,百折不回,甚至殉教异域外邦,在群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深远。

近代基督教的传播对近代泉港地区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泉港一带虽偏居海隅,仍有信徒扎根瘠地,积极奔走筹建教会学校,为教友培育子女,发展教会后备人才。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山腰、奎璧、涂岭、肖厝等地建有教会学堂。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后任中国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福建省基督教协会会长、福建神学院院长的郑玉桂牧师,原在奎璧村教会学堂璧山小学任教,业余还在梓里传教。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泉州地区教会所办的医院,不但给病人看病,而且培训医务人员。当时泉港一带的西医都是经教堂推荐到教会医院学习,学成回乡开业行医的有二十多人之多。

近代基督教办学和培育西医一方面有利于传教,一方面把文化教育和现代医学带到偏僻的乡村、山区和沿海地区,对普及落后农村的文化教育和卫生保健知识起到积极作用。

一九一〇年间,包括今泉港一带在内的全惠安地区基督教会组织布道队,四处传播福音。全县分四个区,两个月出动一次布道,备有十字架旗、手风琴、福音小册、布道单等。基督教反对纳妾养婢,反对妇女缠足(即裹脚),宣传戒赌禁烟禁鸦片,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净化社会风气。时泉港还流行妇女缠脚的陋俗,为深入宣传缠脚的危害,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境内教堂还编写了琅琅上口的方言歌谣《天足歌》:

上帝创造人,男女脚相同。

本是天生成,好跑又好行。

迫于去缠脚,情理真正差。

当缠才是娘,无缠不成样。

害她啼哭哭,终日眼泪流。

……

缠大咸菜团,缠小又损身。

上船着人牵,过桥也艰难。

遇着西北雨,要走不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基督教走上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道路,各教堂发起“三自革新”签名运动,带领各基层教徒开展一系列爱国活动。如举行控诉美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大会,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捐款,发动青年教徒参军等。不久经联合、改革,惠安县成立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及基督教协会,泉港各教堂属之。当时各地教堂的教务活动正常开展,有主日礼拜、团契活动、祷告聚会、家庭礼拜、救亲会、布道团、兴奋会、培灵会、勉励会等。

文革期间,基督教堂被占用,教会停止活动。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五年,晋江地区行政公署分别公布批准开放一批教堂。境内教会的工作重点,逐渐由落实宗教政策转到办好教会上来,各教堂走上了正常发展轨道。

二〇〇〇年,随着泉港区的成立,有关部门也组织成立“泉港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及“泉港区基督教协会”两会,下属十八座教堂,分布如下:峰尾镇四座、后龙镇一座、山腰镇三座、前黄镇一座、涂岭镇四座、南埔镇五座,另外还有界山镇一处聚会点,全区信徒达一万三千多人。基督教传入泉港主要有两派,大部分的教堂为英伦敦公会,于周日进行礼拜;另有峰尾教堂、山腰顶埭教堂和南埔林头教堂三座教堂为真耶稣教会,于周六进行礼拜,这三所教堂或由南洋归侨传入创建,或由莆仙基督教会信徒传入创建。

礼仪。基督教徒每日三餐前及临睡前均需祈祷,主日(伦敦公会是周日,真耶稣会是周六)则齐集礼拜堂做礼拜。礼拜活动大约早上九点半开始,举行以下几项仪式:一、吟《闽南圣诗》;二、祈祷;三读《圣经》;四、讲道。礼拜活动持继到十一点左右结束。基督教的礼拜仪式,对当地民俗影响深刻,人们常把周一到周日,称为礼拜一、礼拜二……礼拜日。

阳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为耶稣诞辰纪念日。黎明前由西乐队引路,教友到各家各户“报佳音”,送礼物互相祝贺,然后到礼拜堂举行隆重庆祝仪式。教友设圣诞树及圣诞老人,唱赞美诗,牧师“证道”,常举行舞会及节目表演。伦敦公会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新春感恩礼拜,教徒汇集礼拜堂祈祷唱赞美诗。另外还择时举行培灵会、查经会、奋兴会,并在暑假举行一年一度的“青年夏令会”,对青年学生传播福音,宣传教义。

入教必须“洗礼”,表示已“归主名下”。伦敦公会是点洗,由主礼牧师用圣水滴其头额;真耶稣教则是浸洗,头发浸于水中。至结婚时,请牧师主婚,并作祝福祈祷。教徒为自己子女取名喜欢取带有“主”字头的,如主送、主爱、主恩、主赐、主友等等。

基督教教义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内以兄弟姐妹相称,教友间发扬互助精神,教规有“不偷盗奸淫”等等,经济宽裕者可捐助教会经费。

本地人们称基督教信徒为“吃教”或“信主”。一些村妇十分虔诚,做礼也勤,平时从不唱歌、哼曲,一旦做礼拜,牧师教唱领诗,她们都能十分认真地哼唱起来,毫无半丝腼腆。但是,她们从此不会加入村内的团体性传统宗教活动,组织迎神赛会的主持者亦不再找她们这些异教徒摊钱派捐。同时,她们不因易教而忘记祖先,只是形式改变,废除烧香献馔,改为在祖先忌日那天,将子孙聚合在一起吟诗祈祷,并述说先人爱主事迹。这种活动只限于纪念已故祖父母和父母两代,也就是“家祭”。这种改头换面保留崇拜祖先的做法,说明传统宗教信仰的威力,任外来宗教如何侵袭,都不得不对其让步、适应,否则,将会加深宗教矛盾,难于在传统宗教势力中占一席之地。

境内民间婚、丧、喜、庆多铺张,积习难移,已成陋俗。基督教反对铺张浪费,教徒婚丧,仪式简约。一九八八年后,境内各基督教徒按照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泉州基督教协会制定的《信徒婚事须知》、《信徒丧事须知》规定操办,仪式简易,而且适当吸收当地传统习俗,富有人情味。境内人家有的信基督教,有的信佛教,洋与土,外来与传统的礼仪兼容并蓄,融合成特殊的文化氛围,形成这片滨海地区独特的风俗情趣。

葬俗。境内基督教徒年老或病危临终之时,一样要移至厅中卧铺上,不同的是床板数目不拘,不像汉族群众规定用四块,信伊斯兰教的规定用三块那样严格。牧师、传道、长老及会友等人,围拢病榻左右,低声吟诗祈祷,劝慰病人坚定信心,安然接受上帝恩召,欣然返回天国,亲属若信教,也一并参加吟诗祈祷。

病人逝世后,有神职人员如牧师、传道或长老等在场,主持丧事礼拜,除吟诗祈祷外,主要是选读有关信徒蒙召归天的经文,以慰勉丧家节哀,继承先人遗愿,一生坚信上帝。

祈祷之后,由牧师主持,举行入殓仪式。因教徒魂归“天国”,遵照教规,众人只诵祈祷文而不必举哀。世俗丧服均用白色,但纯正的基督教徒丧服则须黑色。送葬的会友只须臂缠黑纱,或者于胸前挂一小黑布条。至于亲戚朋友前来送葬,服色不拘。

出殡队伍井然有序,没有世俗的沿途撒金纸的仪式。出殡仪式牌上书写“xx教会信徒xxx出殡仪式”。接下去有花圈、挽轴和乐队等,惟乐队多用西乐队,以符合这种由国外传入的宗教仪式。吹奏教会特定的丧礼乐章。乐队以后是灵柩,灵柩上面罩上闽南特有的棺罩,灵柩后面是丧者眷属,接着是主礼牧师等神职人员及会友和亲戚朋友等等。由于死者早已魂归“天国”,所以到了墓地,就没有棺头祭、点主等仪式。由牧师主持祈祷,埋好棺木之后,因为没有返主仪式,所以一行人安静地返回,由丧家招待面线或便饭。

正规的基督教出殡,棺材由亲友轮流肩抬,送葬者各人手执点燃的白烛,跟随送至墓地。比起传统的民族仪俗,这些仪式既没有披麻尾送上山,也没有返主招魂归来,显得较为冷清。因此一些仪仗受当地民俗影响,同样由教会备办棺架、棺罩和各种仪式牌,虽在基督教规之外,亦算是入乡随俗的一种折衷办法。

基督教徒的殡葬仪俗比较质朴而庄重,不设木主牌,也没有祭奠仪式;因为“天国”应有尽有,所以就用不着准备灵厝和魂轿之类对象。

上帝和耶稣信仰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耶稣是上帝独生子,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玛利亚未被迎娶前,圣灵降临在她身上,使她怀孕。约瑟一度想休了玛利亚,但受了天使的指示,仍把她娶了过来。耶稣30岁时受了约翰的洗礼,又在旷野中经受了魔鬼撒旦的诱惑,这一切坚定了他对上帝的信念。此后,耶稣就率领彼得、约翰等门徒四处宣传福音。耶稣的传道引起了犹太贵族和祭司的恐慌,他们收买了耶稣的门徒犹大,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三天以后,耶稣复活,向门徒和群众显现神迹,要求他们在更广泛地宣讲福音。从此,信奉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各地。现在,基督教是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是严格的一神教,只承认上帝耶和华是最高的神,反对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也反对宗教生活的繁文缛节和哗众取宠。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记述的都是上帝的启示,是基督教徒信仰的总纲和处世的规范,是永恒的真理。《圣经》分为《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耶稣在某些方面提出了不同于犹太教的看法,并做出了解释说明,作为自己信仰的一个重要依据。《新约》包括福音书、历史书、使徒书信和启示录四类,共二十七卷,其中主要记述了耶稣及其门徒的言行,在《启示录》中,还记述了基督教对末日审判的预言。

基督教的教义比较复杂,各教派强调的重点也不同,但基本信仰还是得到各教派公认的。基督教的教义可归纳为两个字——“博爱”。在耶稣眼里,博爱分为两个方面:爱上帝和爱人如己。耶稣曾经说过:“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地爱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境内信众对耶稣的信仰与信仰上帝耶和华相若,人们把基督教称为“耶稣教”,并常与耶稣的所言所行对照、激励自己。在苦难面前,也多以耶稣的言行互相慰勉,如在葬事上选读的经文有:“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那里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以及“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这类《帖撒罗尼迦》和《约翰福音》里面的文句。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执风挽
  • 趣闻 畅畅酱
  • 趣闻 峻熙君
  • 趣闻 新颖酱
  • 趣闻 冗词
  • 趣闻 明喆郎
  • 趣闻 小静氏
  • 趣闻 将要吻上
  • 趣闻 兴云酱
  • 趣闻 怪比
  • 加载中...